资源简介
《我国市场化进程、盈余管理与审计意见购买》是一篇探讨中国资本市场中企业盈余管理行为及其对审计意见影响的学术论文。该论文结合了市场化进程的背景,分析了在不同市场环境下,企业如何通过盈余管理手段来影响审计意见的获取,从而揭示了审计意见购买现象的存在及其背后的经济逻辑。
论文首先回顾了我国市场化改革的历史进程,指出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对企业的经营环境、治理结构以及财务报告的真实性产生了深远影响。随着市场机制的不断完善,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和监管要求日益增强,这促使部分企业采取盈余管理策略以达到特定的财务目标。而盈余管理行为的频繁出现,也引发了审计机构的关注,尤其是在审计意见的出具过程中,是否存在“购买”行为成为研究的重点。
在理论分析部分,论文构建了一个基于市场化进程、盈余管理与审计意见购买之间的关系模型。作者认为,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区,企业更容易受到外部利益相关者的监督,因此其盈余管理行为可能更加隐蔽且复杂。同时,由于市场竞争激烈,企业为了维持良好的财务形象,可能会通过支付额外费用来获得有利的审计意见,这种行为即为审计意见购买。
实证研究部分采用了面板数据进行分析,选取了2005年至2015年间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作为样本。研究结果显示,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区,企业盈余管理的程度相对较高,而审计意见购买的现象也更为普遍。此外,研究还发现,企业规模、行业特征以及管理层持股比例等因素均对盈余管理及审计意见购买行为产生显著影响。
论文进一步探讨了审计意见购买的动因。作者指出,企业进行审计意见购买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融资需求、提升市场信心以及避免被特别处理的风险。特别是在经济下行时期,企业更倾向于通过非正常手段来维持财务报表的“好看”,以吸引投资者和保持股价稳定。而审计机构在面对此类压力时,往往处于两难境地,既需要保持独立性,又要考虑客户关系和市场份额。
在政策建议方面,论文提出应加强对盈余管理行为的监管力度,完善信息披露制度,提高会计信息的透明度。同时,应强化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和职业道德建设,防止审计意见被不当利用。此外,政府应继续推进市场化改革,优化企业治理结构,从根本上减少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动力。
总体而言,《我国市场化进程、盈余管理与审计意见购买》这篇论文通过对市场化、盈余管理和审计意见之间关系的深入分析,揭示了当前中国资本市场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该研究不仅丰富了会计与审计领域的理论体系,也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