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我国城市黑臭水体整治思路与技术探索—以辽宁省为例》是一篇探讨我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问题的学术论文。该文通过对辽宁省城市黑臭水体现状的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整治思路和技术路径,为全国范围内的城市水环境治理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论文首先对我国城市黑臭水体的形成原因进行了系统梳理。黑臭水体主要由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面源污染以及城市雨水径流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导致。这些污染物进入水体后,由于水体自净能力不足,导致水质恶化,产生异味和颜色变化,严重影响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质量。
在辽宁省的具体案例中,作者指出,由于历史发展过程中对环境保护重视不足,部分城市在工业化进程中缺乏有效的污水处理设施,导致水体污染严重。同时,城市排水系统不完善,雨污混流现象普遍,加剧了水体污染程度。此外,部分地区由于水资源短缺,水体流动性差,进一步加重了黑臭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论文提出了系统的整治思路。首先,应加强源头控制,严格监管工业排放和生活污水排放,推动企业实施清洁生产,提高污水处理率。其次,完善城市排水系统,推进雨污分流改造,减少雨水径流对水体的污染。同时,应加强对农业面源污染的管控,推广生态农业技术,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
在技术层面,论文介绍了多种适用于黑臭水体治理的技术手段。其中包括物理处理技术,如清淤疏浚、人工湿地建设等;化学处理技术,如投加化学药剂去除污染物;生物处理技术,如利用微生物降解有机物,改善水体生态功能。此外,还提到了生态修复技术,如水生植物种植、底栖生物恢复等,通过构建健康的水生态系统,提升水体自净能力。
论文特别强调了综合治理的重要性。黑臭水体治理不能仅依靠单一技术手段,而应结合工程措施、管理措施和生态修复,形成多管齐下的治理模式。同时,应注重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提高居民环保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在辽宁省的实践案例中,作者选取了多个典型城市进行分析,总结了不同地区在黑臭水体治理中的成功经验与存在问题。例如,沈阳市通过实施“河长制”,加强了对河道的日常管理,有效改善了水体质量;大连市则通过建设污水处理厂和生态湿地,提升了区域水环境质量。这些实践经验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治理模式。
论文还指出了当前黑臭水体治理中存在的主要挑战。一是资金投入不足,许多中小城市缺乏足够的财政支持,难以实施大规模治理工程;二是技术应用不够科学,部分项目存在盲目性,未能根据当地水文地质条件选择合适的技术方案;三是监管体系不健全,执法力度不足,导致一些违法排污行为得不到有效遏制。
针对这些问题,论文建议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水环境治理,同时加强技术研发和推广,提升治理效果。此外,应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强化环境执法,确保各项治理措施落实到位。
总体而言,《我国城市黑臭水体整治思路与技术探索—以辽宁省为例》是一篇具有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的论文。它不仅深入分析了黑臭水体的成因和治理难点,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为我国城市水环境治理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