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建设新型电力系统需要全产业链协同发力》是一篇探讨我国电力系统转型路径的重要论文。文章指出,随着全球能源结构的深刻变革和我国“双碳”目标的推进,传统电力系统已难以满足高质量发展的需求,必须加快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电力系统。
论文首先分析了当前电力系统面临的挑战。随着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接入,电力系统的波动性、间歇性和不确定性显著增加,这对电网的稳定运行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传统火电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而储能技术、智能电网、电动汽车等新兴业态尚未完全成熟,导致电力供需匹配难度加大。此外,电力市场机制尚不完善,缺乏有效的价格信号引导,影响了资源优化配置。
在这一背景下,论文强调,建设新型电力系统不能仅依靠单一环节或部门的努力,而是需要全产业链协同发力。从发电、输电、配电到用电,再到储能、信息通信、装备制造等多个环节,都需要形成合力,共同推动技术创新和模式变革。
在发电侧,论文提出应加快构建多元化清洁能源体系,推动风光水核等清洁能源协同发展,同时提升煤电灵活性改造水平,实现与新能源的深度融合。此外,应加强分布式能源、微电网等新型电源的接入能力,提高系统调节能力。
在输配电环节,论文指出,应加快构建坚强智能电网,提升电网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增强对新能源的消纳能力。同时,要推动跨区域输电通道建设,实现能源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的优化配置。此外,还需完善电力调度机制,提升系统运行效率。
在用电侧,论文强调,应大力发展需求侧管理,通过负荷预测、能效管理、虚拟电厂等方式,提升用户参与电力系统调节的积极性。同时,应加快推广电动汽车、储能设备等新型负荷,形成灵活的用电结构,增强系统韧性。
在产业链协同方面,论文提出,应建立多方协作机制,推动发电企业、电网公司、设备制造商、科研机构等各方紧密合作,形成技术研发、标准制定、市场推广的良性循环。同时,应加强政策支持,完善市场机制,为产业链协同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此外,论文还指出,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离不开数字技术的支撑。应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提升电力系统的感知、分析和决策能力。同时,要加强信息安全保障,防范新型电力系统面临的安全风险。
论文最后总结道,建设新型电力系统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需要全产业链的共同努力。只有通过协同创新、资源共享、机制共建,才能实现电力系统的绿色低碳转型,支撑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