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低温冰冻环境下的岩塞爆破设计与施工实践》是一篇探讨在极寒条件下进行岩塞爆破技术应用的学术论文。该文针对高寒地区隧道工程中常见的岩塞问题,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分析了低温对岩塞爆破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设计与施工方法。
岩塞爆破是一种在岩石中形成封闭空间以实现特定工程目标的技术,常用于地下工程、矿山开采以及水利工程等领域。然而,在低温冰冻环境下,岩体的物理性质会发生显著变化,导致传统爆破方法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因此,研究如何在这样的环境中优化爆破设计和施工流程显得尤为重要。
论文首先介绍了低温环境对岩体性能的影响。在零下温度条件下,岩石的脆性增加,弹性模量上升,裂纹扩展速度加快,这使得爆破过程中更容易产生不规则的裂隙分布,影响爆破效率和安全性。此外,低温还可能引起炸药性能的改变,如爆炸能量释放速率降低,从而影响爆破效果。
针对上述问题,作者提出了一系列改进措施。其中包括选择适合低温条件的炸药类型,调整装药结构和起爆方式,以及优化炮孔布置方案。通过实验和数值模拟,作者验证了这些措施的有效性,证明在适当的设计下,即使在极端低温环境下,也可以实现高效且安全的岩塞爆破。
论文还结合实际工程案例,详细描述了在青藏高原某隧道项目中的应用情况。该项目地处高海拔地区,冬季气温可降至-30℃以下,常规爆破技术难以满足施工需求。通过采用新型低温炸药和改进的钻孔工艺,施工单位成功完成了岩塞爆破任务,提高了施工效率并降低了成本。
在施工实践中,作者强调了多学科协作的重要性。地质勘察、材料科学、爆破工程等领域的专家共同参与,确保了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同时,论文还指出,低温环境下施工应特别注意人员安全和设备维护,防止因低温导致的设备故障或操作失误。
此外,论文还探讨了低温环境下的环境保护问题。由于高寒地区生态系统脆弱,爆破作业可能对周边环境造成较大影响。因此,作者建议在设计阶段充分考虑环境因素,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如设置隔离带、控制爆破规模等,以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总体而言,《低温冰冻环境下的岩塞爆破设计与施工实践》为高寒地区的工程爆破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支持和实践经验。通过对低温环境下岩塞爆破技术的深入研究,不仅提升了相关工程的安全性和效率,也为类似地区的工程建设提供了参考依据。
该论文的研究成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尤其适用于我国西部高海拔地区及极地工程领域。随着科技进步和工程需求的增长,未来在低温环境下的爆破技术将不断得到完善和发展,为更多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工程提供解决方案。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