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一种双环网接线10+kV配电网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的阻值选择》是一篇探讨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及其参数选择的研究论文。该论文针对1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配电网系统,特别是采用双环网接线结构的配电网,研究了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方式下的阻值选择问题。随着城市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供电可靠性的不断提高,配电网的安全运行和故障处理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而中性点接地方式的选择直接影响到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因此成为电力系统研究的重要课题。
在传统的配电网中,中性点接地方式主要包括不接地、直接接地和经消弧线圈接地等几种形式。然而,在实际应用中,这些方式各有优缺点,难以满足现代配电网对快速故障切除和系统稳定性的要求。小电阻接地作为一种介于直接接地与高阻接地之间的接地方式,能够有效限制单相接地故障时的电流,同时又不会造成过高的过电压,因此被广泛应用于10kV及以下配电网中。
论文首先介绍了双环网接线结构的特点。双环网接线是一种具有较高可靠性的配电网络结构,通常用于城市中心区域或重要负荷区域。这种结构能够在部分线路故障时通过环网切换实现供电恢复,从而提高供电连续性。但同时也带来了复杂的短路电流分布和故障电流计算问题,这对中性点接地方式的选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接着,论文分析了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的工作原理和优势。小电阻接地方式通过在中性点与地之间接入一个适当大小的电阻,可以有效地控制单相接地故障时的电流大小,减少电弧重燃的可能性,降低对设备的损害。同时,这种方式还能为继电保护装置提供足够的故障信号,使得故障能够被迅速检测并隔离,从而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论文重点研究了小电阻接地阻值的选择方法。作者指出,阻值的选择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包括系统的短路容量、接地故障电流的允许范围、设备的绝缘水平以及继电保护的动作特性等。过大的阻值会导致故障电流不足,影响保护装置的灵敏度;而过小的阻值则可能引发过高的故障电流,增加设备损坏的风险。因此,合理确定小电阻的阻值是确保系统安全运行的关键。
为了验证所提出的方法,论文还进行了仿真计算和实例分析。通过对典型双环网接线结构进行建模,模拟了不同阻值下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的电流变化情况,并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分析了不同阻值对系统运行的影响。结果表明,合理的阻值选择能够显著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同时降低故障造成的损失。
此外,论文还讨论了不同接地方式的适用场景和优劣比较。例如,在一些对供电连续性要求较高的场合,小电阻接地方式相较于直接接地方式更有利于减少故障影响范围,而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存在大量电缆线路的配电网中,小电阻接地方式也表现出较好的适应性。
综上所述,《一种双环网接线10+kV配电网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的阻值选择》是一篇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研究论文。它不仅深入探讨了双环网接线结构下的中性点接地问题,还提出了科学合理的阻值选择方法,为配电网的设计和运行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对于从事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和运行的相关人员来说,这篇论文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