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局部阴影下光伏阵列的建模与仿真分析》是马骏撰写的一篇关于光伏发电系统在局部阴影条件下性能研究的学术论文。该论文针对当前光伏系统在实际应用中普遍存在的局部阴影问题,深入探讨了其对光伏阵列输出特性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建模与仿真方法,为提高光伏系统的发电效率和稳定性提供了理论支持。
论文首先介绍了光伏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工作特性,指出在光照不均匀的情况下,如建筑物、树木或其他障碍物遮挡部分组件,会导致光伏阵列出现多个最大功率点,从而影响整体发电效率。这一现象被称为“阴影效应”,是目前光伏系统设计和运行中的重要挑战。
在文献综述部分,作者回顾了国内外关于光伏阵列阴影效应的研究现状,总结了现有研究的主要成果和不足之处。他指出,尽管已有许多关于光伏系统建模的研究,但大多数模型假设光照条件均匀,未能充分考虑局部阴影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因此,建立能够准确反映局部阴影条件下光伏阵列行为的模型具有重要意义。
论文的核心内容在于构建一种适用于局部阴影条件下的光伏阵列建模方法。作者基于电路理论和光伏组件的I-V特性曲线,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等效电路模型,能够更精确地描述不同阴影区域的电流和电压分布情况。该模型不仅考虑了单个光伏组件的电气特性,还引入了阴影区域的光照强度分布参数,从而实现了对整个阵列在非均匀光照条件下的动态模拟。
为了验证所提模型的有效性,作者利用MATLAB/Simulink平台进行了仿真分析。通过设置不同的阴影场景,如部分遮挡、连续遮挡和间歇性遮挡等,对光伏阵列的输出特性进行了详细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模型能够准确反映局部阴影对光伏阵列输出功率、电压和电流的影响,特别是在多峰值情况下,模型表现出良好的预测能力。
此外,论文还探讨了局部阴影对光伏系统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算法的影响。作者指出,在存在多个最大功率点的情况下,传统的MPPT算法可能会陷入局部最优,导致系统效率下降。为此,他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粒子群优化(PSO)的MPPT策略,能够在复杂阴影条件下快速找到全局最大功率点,提高系统的整体发电效率。
论文最后总结了研究成果,并指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作者认为,随着分布式光伏发电的快速发展,如何有效应对局部阴影问题将成为提升光伏系统性能的关键。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开发更加智能和自适应的阴影补偿策略,以实现更高的能源利用率。
总体而言,《局部阴影下光伏阵列的建模与仿真分析》是一篇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和实用意义的论文。它不仅为理解局部阴影对光伏系统的影响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实际工程中的系统设计和优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马骏的研究成果对于推动光伏发电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在复杂光照环境下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