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光伏与风力发电互补上网的若干技术问题》是刘树民撰写的一篇关于可再生能源系统研究的重要论文。该文深入探讨了在实际应用中,如何将光伏发电与风力发电进行有效结合,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电网稳定性。文章从技术角度出发,分析了两种能源形式在互补运行中的关键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随着全球对清洁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太阳能和风能作为两种主要的可再生能源,逐渐成为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这两种能源都具有间歇性和波动性的特点,这给电网的稳定运行带来了挑战。因此,研究如何实现它们的互补运行,成为当前能源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
在论文中,刘树民首先介绍了光伏与风力发电的基本原理及其各自的特点。光伏发电依赖于太阳辐射强度,通常在白天工作良好,而在夜晚或阴天时输出功率显著下降。而风力发电则受风速影响较大,风力资源分布不均,且风速变化频繁。这种特性使得单一能源形式难以满足持续稳定的供电需求。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论文提出通过光伏与风力发电的互补运行来优化能源供给。在光照充足、风力较弱的时段,可以优先使用光伏发电;而在风力较强、光照不足的时段,则由风力发电提供主要电力。这种互补模式能够有效缓解单一能源形式的波动性,提升整体系统的可靠性和经济性。
此外,论文还讨论了光伏与风力发电系统在并网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技术难题。例如,由于两者输出功率的随机性,可能导致电网频率和电压的波动,进而影响电网的安全运行。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文章建议采用先进的控制技术和储能系统,以平衡供需关系,提高电网的调节能力。
在并网控制方面,论文强调了智能调度系统的重要性。通过引入先进的预测算法和实时监控技术,可以实现对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的精准预测和动态调控,从而提高整个系统的运行效率。同时,文中还提到了虚拟同步机等新型设备的应用,这些技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新能源接入电网的稳定性。
除了技术层面的探讨,论文还关注了光伏与风力发电互补系统的经济性问题。刘树民指出,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综合考虑设备投资、运行维护成本以及能源收益等因素,以确保项目的可行性。他建议通过政策支持和技术创新,降低系统建设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在环境影响方面,论文也进行了简要分析。尽管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都是清洁的能源形式,但在大规模开发过程中,仍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因此,作者建议在项目规划阶段充分考虑生态因素,采取合理的布局和环保措施,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总体而言,《光伏与风力发电互补上网的若干技术问题》是一篇内容详实、分析深入的学术论文。它不仅为光伏与风力发电的互补运行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实际工程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刘树民的研究成果对于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优化电力系统结构、实现绿色低碳能源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