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0MW地面光伏电站的仿真研究》是余茂全撰写的一篇关于光伏发电系统仿真的学术论文。该论文主要围绕10兆瓦(MW)地面光伏电站的设计与运行进行深入研究,通过计算机仿真技术对光伏系统的性能进行分析和优化,为实际工程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技术参考。
在论文中,作者首先介绍了光伏发电的基本原理以及地面光伏电站的发展现状。随着全球能源结构的转型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光伏发电作为一种清洁、可持续的能源形式,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地面光伏电站因其占地面积大、发电规模可观而成为重要的应用形式之一。然而,由于受地理环境、气候条件、设备性能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何提高光伏电站的发电效率和稳定性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优化光伏电站的运行情况,余茂全在论文中采用了仿真方法进行研究。仿真技术能够模拟光伏电站的运行过程,包括太阳辐射强度、温度变化、组件性能、逆变器效率等多个关键参数。通过建立合理的数学模型和仿真框架,作者能够对不同工况下的光伏系统进行预测和评估。
论文详细描述了仿真模型的构建过程。首先,基于光伏组件的电气特性,建立了单个组件的输出功率模型,并结合阵列排布方式,计算整个光伏方阵的总输出功率。其次,考虑了逆变器的转换效率及其对系统整体性能的影响,建立了包含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功能的控制模型。此外,还引入了环境因素,如光照强度、温度变化和阴影遮挡等,以提高仿真的准确性。
在仿真结果分析部分,作者通过对比不同设计方案下的发电效率,验证了仿真模型的有效性。例如,在相同的光照条件下,不同的组件倾角和排列方式对发电量有显著影响。通过对这些参数的优化,可以有效提升电站的整体发电能力。同时,仿真结果还揭示了逆变器在不同负载条件下的工作效率,为设备选型和系统配置提供了重要依据。
此外,论文还探讨了光伏电站的经济性和环保效益。通过仿真得出的发电数据,可以估算出电站的年发电量和经济效益,为投资者提供决策支持。同时,分析表明,10MW地面光伏电站能够有效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具有良好的环境效益。
总体而言,《10MW地面光伏电站的仿真研究》是一篇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学术论文。它不仅为光伏系统的设计和优化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提供了重要的参考。通过仿真手段,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光伏电站的运行规律,从而推动光伏发电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