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TarimLargeIgneousProvinceConstrainedbyGeodynamicModellingandGeophysicalObservations》是一篇探讨塔里木大型火成岩省的地质构造与地球动力学背景的重要论文。该研究结合了地球动力学模拟和地球物理观测数据,旨在揭示塔里木盆地及其周边地区的岩石圈演化过程。论文通过综合分析地震波速结构、重力异常、地磁数据以及古地磁信息,为理解塔里木大型火成岩省的形成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
塔里木盆地是中国最大的沉积盆地之一,其地质历史复杂,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和岩浆活动。该区域的火成岩分布广泛,包括基性岩浆侵入体和火山岩层,这些火成岩的形成与板块构造活动密切相关。然而,长期以来,关于塔里木火成岩省的具体成因和演化过程仍存在许多争议。本文通过对多种地球物理数据的整合分析,试图解决这些问题。
在论文中,作者首先回顾了塔里木盆地的地质背景和已有的研究成果。他们指出,塔里木地区自古生代以来经历了多次构造事件,包括古亚洲洋的闭合、特提斯洋的扩张以及印度-欧亚板块碰撞等。这些构造事件对塔里木盆地的演化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可能是火成岩形成的驱动力。此外,塔里木盆地内部的地壳结构和岩石圈组成对岩浆活动具有重要控制作用。
为了更准确地约束火成岩省的形成机制,作者采用了地球动力学模拟的方法。他们构建了高分辨率的三维模型,模拟了不同构造背景下地幔柱活动、地壳变形和岩浆上涌的过程。结果表明,塔里木地区的火成岩活动可能与地幔柱上涌有关,尤其是在晚古生代至中生代期间,地幔热柱可能引发了大规模的岩浆喷发和侵入活动。
除了地球动力学模拟,论文还利用了多种地球物理观测数据。例如,地震层析成像技术揭示了塔里木盆地下方的地壳和地幔结构,显示了一些低速区,这可能代表了岩浆房或热异常区域。重力数据则帮助识别了盆地内的密度变化,进一步支持了火成岩体的存在。此外,地磁数据提供了关于火成岩年龄和分布的信息,有助于确定岩浆活动的时间序列。
论文还讨论了火成岩省与周围构造环境的关系。例如,塔里木盆地的西侧与帕米尔高原相邻,东侧与华北克拉通相连,这些区域的构造活动可能对塔里木火成岩省的形成起到了促进作用。同时,塔里木盆地内部的断裂系统和裂谷构造也可能为岩浆上升提供了通道。
通过对地球动力学模拟和地球物理观测的综合分析,本文提出了一个较为合理的塔里木大型火成岩省形成模型。该模型认为,塔里木火成岩省的形成主要受到地幔柱活动和构造应力场的共同控制。地幔柱提供了热源和岩浆来源,而构造应力场则决定了岩浆的运移路径和喷发位置。这一结论对于理解中国西部地区的地质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论文还强调了多学科交叉研究的重要性。通过将地球动力学模拟与地球物理观测相结合,可以更全面地认识地质过程。这种研究方法不仅适用于塔里木地区,也为其他类似地质单元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总之,《TarimLargeIgneousProvinceConstrainedbyGeodynamicModellingandGeophysicalObservations》是一篇具有创新性和实用价值的学术论文。它通过先进的研究方法,深入探讨了塔里木大型火成岩省的形成机制,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证依据。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结合更多的地质样本和现代地球物理技术,以更精确地刻画火成岩省的时空演化特征。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