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小方坯连铸中碳钢铸坯表面缺陷与保护渣性能选择》是一篇探讨连铸过程中中碳钢铸坯表面缺陷形成原因及保护渣性能选择的学术论文。该论文主要针对小方坯连铸工艺中常见的表面缺陷问题,分析了其成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特别是从保护渣的选择角度出发,为实际生产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在钢铁工业中,连铸技术是将液态钢水直接浇注成具有一定形状和尺寸的钢坯的重要工艺。而小方坯连铸因其较高的生产效率和较低的成本,在中碳钢的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由于连铸过程中的温度、冷却速度以及保护渣的性能等因素的影响,铸坯表面常常出现裂纹、气孔、夹杂等缺陷,这些缺陷不仅影响铸坯的外观质量,还可能对后续的轧制加工造成不利影响。
论文首先对小方坯连铸中碳钢铸坯的表面缺陷进行了分类和描述,包括纵向裂纹、横向裂纹、皮下气孔、表面夹杂等。通过对不同生产条件下铸坯表面缺陷的观察和分析,研究者发现这些缺陷的产生与连铸过程中的热应力、凝固收缩以及保护渣的润湿性和流动性密切相关。此外,论文还指出,保护渣作为连铸过程中重要的工艺材料,其性能直接影响到铸坯的质量。
保护渣的主要作用是在钢水与结晶器之间形成一层润滑层,减少钢水与铜壁之间的摩擦,同时起到保温和脱氧的作用。论文详细分析了保护渣的化学成分、熔点、粘度以及其在高温下的行为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合适的保护渣应具备良好的润湿性、适当的熔点和粘度,以确保在连铸过程中能够均匀覆盖在钢水表面,并有效防止氧化和杂质的侵入。
为了验证保护渣性能对铸坯表面质量的影响,论文通过实验方法对不同种类的保护渣进行了对比测试。实验结果表明,使用性能优良的保护渣可以显著减少铸坯表面缺陷的发生率,提高铸坯的整体质量。同时,论文还提出了一些优化保护渣配方的建议,例如调整碱度、添加适量的氧化物以改善其流动性和稳定性。
此外,论文还讨论了连铸工艺参数对铸坯表面质量的影响,如拉速、冷却强度以及结晶器振动频率等。研究者认为,合理的工艺参数设置可以有效缓解铸坯表面缺陷的形成,而保护渣的选择则应在这些参数的基础上进行优化,以达到最佳的综合效果。
在结论部分,论文总结了保护渣性能选择的重要性,并强调了在实际生产中应根据具体的钢种和工艺条件来合理选用保护渣。同时,论文也指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如进一步研究保护渣与钢水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开发新型高性能保护渣材料等,以推动连铸技术的持续进步。
总之,《小方坯连铸中碳钢铸坯表面缺陷与保护渣性能选择》是一篇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的论文,为解决中碳钢连铸过程中存在的表面缺陷问题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对提升钢铁产品质量和降低生产成本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