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小學教師持續使用電子白板學之研究以解構式計畫行為理論為例》是一篇探討小學教師在教學中持續使用電子白板的實證研究論文。該研究以解構式計畫行為理論(Disembedded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DTBP)為理論基礎,深入分析影響教師持續使用電子白板的因素,並探討其與教學成效之間的關係。
本文首先回顧了相關文獻,說明電子白板在教育領域中的應用現狀及其對教學方式的影響。電子白板作為一種互動式教學工具,已被廣泛用於提升課堂參與度、促進學生學習動機以及提高教學效率。然而,儘管電子白板具備多種優勢,許多教師在實際教學中並未持續使用,這引發了學術界對其使用行為背後原因的關注。
解構式計畫行為理論是傳統計畫行為理論(TPB)的延伸,強調個人行為不僅受到態度、主觀規範和知覺行為控制的影響,還受到社會結構和文化環境的影響。因此,本研究將DTBP應用於分析教師使用電子白板的行為,認為教師的行為決策不僅源於個人因素,也受到學校制度、同事互動及資源支持等外部因素的影響。
研究方法方面,本文採用問卷調查的方式,針對台灣地區的小學教師進行資料蒐集。樣本來自不同縣市的小學,涵蓋不同年級與科目的教師,以確保研究結果的代表性。問卷內容包含教師對電子白板的態度、對同事使用電子白板的看法、對學校政策的支持程度、對技術支援的滿意度以及教師自身的技術能力等因素。
研究結果顯示,教師的態度、主觀規範和知覺行為控制均對其持續使用電子白板的行為有顯著影響。此外,研究發現學校的支援措施,如技術培訓、設備維護和教學資源提供,對教師使用電子白板的意願具有正向影響。同時,教師的技術能力也被認為是影響其使用行為的重要因素。
進一步分析顯示,解構式計畫行為理論能有效解釋教師持續使用電子白板的行為模式。與傳統計畫行為理論相比,DTBP更全面地考慮了社會環境對個人行為的影響,使研究結果更具現實意義。此外,研究也指出,教師的使用行為並非單純由個人決定,而是受到多種外在因素的制約。
根據研究結果,本文提出若干建議。首先,學校應加強對教師的技術培訓,提升其使用電子白板的能力。其次,學校管理層應建立完善的支援系統,包括技術維護、教學資源開發和專業發展機會。此外,鼓勵教師之間的經驗分享與合作,有助於形成良好的使用文化,進而提高電子白板的使用率。
總體而言,《小學教師持續使用電子白板學之研究以解構式計畫行為理論為例》透過實證研究,深入探討了教師使用電子白板的行為動機與影響因素,為教育機構制定相關政策提供了理論依據與實務參考。該研究不僅深化了對教師技術接受行為的理解,也為未來的教育科技應用研究奠定了基礎。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