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夏热冬冷地区被动房的外围护结构热工参数研究》是一篇关于建筑节能领域的学术论文,主要探讨了在夏热冬冷地区,如何通过优化外围护结构的热工参数来提高被动式房屋的能效和居住舒适性。该论文针对我国南方地区夏季高温、冬季湿冷的气候特点,结合被动房的设计理念,提出了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外围护结构设计方法。
论文首先分析了夏热冬冷地区的气候特征,指出该区域夏季温度高、湿度大,冬季气温较低且空气潮湿,这种特殊的气候条件对建筑的热环境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建筑围护结构设计往往难以满足被动房的高能效标准,因此需要重新审视和优化热工参数。
在研究方法上,论文采用了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对不同材料、构造形式以及热工性能的对比分析,论文评估了各种外围护结构在不同季节的热工表现。同时,利用建筑能耗模拟软件对不同设计方案进行了动态模拟,验证了优化后的热工参数是否能够有效降低建筑的能耗。
论文重点研究了外墙、屋顶、门窗等关键外围护结构的热工参数,包括传热系数、热惰性指标、遮阳系数等。通过实验和模拟数据的比对,论文得出了一些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的结论。例如,采用高性能保温材料可以显著降低外墙的传热系数,从而减少夏季空调负荷和冬季供暖需求;合理设置遮阳系统能够有效控制太阳辐射得热,改善室内热环境。
此外,论文还探讨了不同气候区之间的差异对热工参数选择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夏热冬冷地区,外围护结构的设计不仅要考虑夏季的隔热性能,还要兼顾冬季的保温效果,这与寒冷地区或炎热地区的设计目标有所不同。因此,论文提出了一套适用于夏热冬冷地区的综合热工参数评价体系,为建筑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
在实际应用方面,论文通过案例分析展示了优化后的外围护结构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优化后的热工参数后,被动房的能耗明显下降,室内热环境质量得到提升,居民的舒适度也相应提高。这些成果为夏热冬冷地区推广被动房技术提供了有力支持。
论文最后指出,随着国家对节能减排政策的不断推进,被动式建筑在夏热冬冷地区的应用前景广阔。然而,目前仍存在一些技术和经济上的挑战,如高性能材料成本较高、施工工艺复杂等。因此,未来的研究应进一步探索低成本、高性能的外围护结构材料,并加强相关技术的推广与普及。
总体而言,《夏热冬冷地区被动房的外围护结构热工参数研究》是一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的论文。它不仅为夏热冬冷地区的建筑节能提供了理论支持,也为推动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贡献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