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铁尾矿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的基本力学性能研究》是一篇关于利用铁尾矿作为再生粗骨料制备混凝土的论文。该研究旨在探索铁尾矿在混凝土中的应用潜力,分析其对混凝土基本力学性能的影响。随着工业化的发展,铁尾矿作为矿山开采的副产品,其排放量逐年增加,如何合理利用这些废弃物成为环保和资源再利用的重要课题。
铁尾矿是选矿过程中产生的细颗粒废料,通常含有一定量的金属矿物和非金属矿物成分。由于其物理化学性质与天然骨料存在差异,直接将其作为混凝土骨料使用可能会影响混凝土的性能。因此,研究者通过实验方法,对铁尾矿再生粗骨料的性能进行系统分析,以评估其在混凝土中的适用性。
论文首先介绍了铁尾矿的来源、组成及其物理特性,包括密度、吸水率、颗粒级配等。通过对不同粒径范围的铁尾矿进行筛分处理,获得符合规范要求的再生粗骨料。同时,研究还对比了天然骨料与铁尾矿再生粗骨料的性能差异,为后续实验提供基础数据。
在实验设计方面,论文采用标准试验方法对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弹性模量等基本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研究结果表明,铁尾矿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受到骨料替代率、拌合比、养护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当替代率为20%~40%时,混凝土的强度变化相对较小,而当替代率超过50%时,强度明显下降。
此外,论文还探讨了铁尾矿再生粗骨料对混凝土工作性的影晌。研究表明,由于铁尾矿表面粗糙且吸水性较强,会导致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降低,从而影响施工性能。为改善这一问题,研究者尝试添加减水剂或其他外加剂,以提高混凝土的工作性和稳定性。
在分析铁尾矿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的微观结构时,论文采用了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手段观察骨料与水泥浆体之间的界面过渡区(ITZ)。研究发现,铁尾矿再生粗骨料与水泥浆体之间的粘结强度较低,这可能是导致混凝土力学性能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研究提出通过优化骨料表面处理工艺或调整配合比来改善界面粘结性能。
论文还讨论了铁尾矿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的耐久性问题。虽然研究主要关注基本力学性能,但作者指出,铁尾矿中可能含有少量有害物质,如重金属离子,这些物质可能对混凝土的长期性能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在实际工程应用中需要对铁尾矿进行严格的筛选和处理,确保其符合相关环保和工程标准。
总体而言,《铁尾矿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的基本力学性能研究》为铁尾矿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研究结果表明,适量掺入铁尾矿再生粗骨料可以有效减少天然骨料的使用,降低建筑行业的资源消耗,同时有助于环境保护。然而,为了实现大规模应用,还需要进一步优化材料配比、改进加工工艺,并加强对长期性能的研究。
该论文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也为实际工程应用提供了参考。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不断深入,未来对再生骨料混凝土的研究将更加广泛,铁尾矿等工业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将成为建筑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