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咸化湖盆相烃源岩特征研究-以宁南盆地新生界清水营组为例》是一篇关于中国西部地区油气资源勘探的重要论文。该文聚焦于宁南盆地新生界清水营组的烃源岩特征,旨在揭示该区域在咸化湖盆环境下的油气生成潜力和地质演化过程。通过系统的沉积学、地球化学以及岩石学分析,论文为该地区的油气勘探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宁南盆地地处中国西北部,是一个典型的内陆坳陷盆地,其地质构造复杂,沉积体系多样。清水营组作为该盆地新生界的代表性地层,具有重要的油气勘探价值。论文首先对清水营组的沉积环境进行了详细分析,指出其主要发育于半咸水至咸水湖泊相,具有明显的分异沉积特征。这种特殊的沉积环境对烃源岩的形成和分布起到了关键作用。
在烃源岩的类型方面,论文指出清水营组主要发育有机质丰富的泥岩和页岩,其中以富含细粒沉积物的湖泊相沉积为主。这些沉积物具有较高的有机碳含量,表明其具备良好的生油潜力。通过对有机质类型的分析,发现该区域的有机质以腐殖型为主,部分区域则表现为混合型,说明其有机质来源较为复杂,可能受到多种沉积环境的影响。
地球化学分析是该论文的核心内容之一。通过对样品的总有机碳(TOC)、热解参数(如S1、S2、Tmax)以及生物标志化合物的测定,研究人员能够评估烃源岩的成熟度和生烃潜力。结果显示,清水营组的有机质处于中等成熟阶段,表明其已经经历了一定程度的热演化,具备一定的油气生成能力。此外,生物标志化合物的分析进一步揭示了有机质的来源及其在不同沉积环境中的变化。
论文还探讨了烃源岩的空间分布规律。通过对不同沉积相带的对比研究,发现有机质富集区主要集中在湖泊中心及边缘地带,这些区域由于水体较深、沉积速率较快,有利于有机质的保存和积累。同时,研究还发现,局部构造活动对烃源岩的分布也有一定影响,例如断裂带附近的沉积物可能因水动力条件的变化而发生分异,从而影响有机质的分布。
在成藏机制方面,论文结合区域构造背景和流体动力学特征,分析了清水营组烃源岩的油气运移和聚集过程。研究表明,该区域的油气主要通过裂缝系统和孔隙网络进行运移,并最终在构造高点或封闭性较好的储层中聚集。这一认识对于指导后续的油气勘探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论文还强调了多学科综合研究的重要性。通过沉积学、地球化学、构造地质学和石油地质学的交叉研究,可以更全面地认识烃源岩的特征及其对油气生成和聚集的控制作用。这种综合研究方法不仅提高了研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也为类似地区的油气勘探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总体来看,《咸化湖盆相烃源岩特征研究-以宁南盆地新生界清水营组为例》是一篇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和实际应用意义的研究论文。它不仅深化了对宁南盆地油气地质特征的认识,也为我国西部地区的油气资源勘探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和技术指导。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此类研究对于推动油气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