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元坝7井高温高压高密度超深井小间隙尾管固井技术》是一篇关于复杂地质条件下固井技术研究的学术论文,主要针对元坝7井在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高温、高压、高密度以及小间隙等特殊工况,探讨了相应的尾管固井技术。该论文对于我国在深层油气开发中的固井工艺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元坝7井位于四川盆地元坝气田,是该地区重点勘探开发的超深井之一。由于该井所处的地层条件复杂,地层温度和压力均较高,同时井身结构设计为小间隙尾管,给固井作业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传统的固井工艺难以满足此类井况的要求,因此需要开发新的技术和方法来确保固井质量。
论文首先分析了元坝7井的地质背景和工程特点,包括井深、地层压力梯度、地层温度分布以及井眼轨迹等关键参数。通过对这些数据的综合分析,作者明确了该井在固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主要问题,如水泥浆性能不稳定、顶替效率低、环空流动阻力大等。
针对上述问题,论文提出了一系列创新性的技术措施。例如,在水泥浆体系的选择上,采用了高性能的耐高温、抗压水泥浆配方,并通过优化添加剂配比,提高了水泥浆的流动性、扩散性和稳定性。此外,还对水泥浆的稠化时间进行了精确控制,以适应高温环境下的凝固特性。
在施工工艺方面,论文详细介绍了小间隙尾管固井的作业流程,包括尾管下入、水泥浆顶替、候凝等关键步骤。特别强调了在小间隙条件下如何提高顶替效率,避免出现窜槽现象。作者提出了采用双级注水泥工艺,即先注水泥浆到尾管底部,再进行二次顶替,以确保整个尾管段的水泥环完整性。
论文还对固井过程中的监测与评价方法进行了探讨。通过实时监测水泥浆的性能变化,结合井下仪器的测量数据,对固井质量进行了全面评估。同时,利用数值模拟手段对固井过程中的流体动力学行为进行了分析,为后续施工提供了理论依据。
在实际应用中,元坝7井的固井作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水泥环的强度和密封性均达到了设计要求,有效防止了地层流体的侵入,保障了油气井的安全运行。这表明所提出的固井技术不仅适用于元坝7井,也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
论文最后总结了该技术的研究成果,并指出未来可以进一步优化水泥浆配方、改进施工设备以及加强现场施工管理,以应对更加复杂的井况。同时,建议加强对固井过程中多因素耦合效应的研究,推动固井技术向智能化、精细化方向发展。
综上所述,《元坝7井高温高压高密度超深井小间隙尾管固井技术》论文系统地阐述了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实施尾管固井的技术难点和解决策略,为我国在深层油气资源开发中的固井作业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