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乡村振兴背景下国际旅游岛景村共建模式浅析--平潭国际旅游岛北部景区规划引发的思考》是一篇探讨在乡村振兴战略下,如何通过国际旅游岛与乡村建设相结合,实现区域经济、文化与生态协调发展的学术论文。该论文以福建省平潭国际旅游岛北部景区规划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在当前国家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政策的背景下,如何将国际旅游岛的建设与乡村景观、村落发展相结合,形成具有示范意义的“景村共建”模式。
论文首先回顾了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和意义,指出乡村振兴不仅是农村经济的发展问题,更是涉及生态保护、文化传承和社会治理的综合性工程。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乡村旅游逐渐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而国际旅游岛作为国家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其建设不仅能够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还能促进城乡融合和文化交流。
平潭国际旅游岛位于福建省东部沿海,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海岛文化,是国家首批国际旅游岛之一。近年来,平潭在推进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同时,也注重乡村地区的协调发展。北部景区规划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景区开发带动周边村庄的经济发展,提升乡村人居环境,实现城乡一体化。
论文分析了平潭北部景区规划的特点,包括生态环境保护、文化资源挖掘、基础设施完善等方面。作者指出,在规划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乡村的实际情况,避免过度商业化对乡村原有风貌的破坏,同时要注重村民的参与和利益分配,确保乡村振兴成果惠及当地居民。
在“景村共建”模式的构建方面,论文提出了几个关键策略。首先是加强规划引导,明确景区与乡村的功能定位,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其次是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将乡村旅游与农业、手工业等结合,形成多元化的乡村经济体系。再次是注重文化传承,挖掘地方特色文化资源,打造具有辨识度的乡村旅游品牌。最后是强化社区参与,建立政府、企业、村民多方协作机制,保障村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地位。
论文还探讨了国际旅游岛建设对乡村发展的积极影响。一方面,国际旅游岛的建设可以吸引大量游客,带动乡村餐饮、住宿、交通等相关产业发展;另一方面,通过旅游产业链的延伸,可以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提高村民收入水平。此外,国际旅游岛的建设也有助于改善乡村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增强乡村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然而,论文也指出了在推进“景村共建”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问题。例如,部分乡村地区由于缺乏资金和技术支持,难以有效融入国际旅游岛建设;一些地方存在盲目开发现象,导致生态环境受到破坏;还有部分村民对旅游开发持观望态度,缺乏主动参与的积极性。针对这些问题,论文建议应加强政策扶持,完善资金投入机制,推动科学规划,同时加强宣传引导,提高村民的参与意识和能力。
总体来看,《乡村振兴背景下国际旅游岛景村共建模式浅析--平潭国际旅游岛北部景区规划引发的思考》是一篇具有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的论文。它不仅为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为国际旅游岛与乡村建设的深度融合提供了有益借鉴。未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如何更好地实现“景村共建”,将成为各地探索的重要课题。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