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乌东德水电站拱坝坝基岩体松弛特征研究》是一篇关于中国乌东德水电站建设过程中关键地质问题的研究论文。该论文聚焦于坝基岩体在施工和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松弛现象,探讨其形成机制、发展规律以及对大坝结构安全的影响。乌东德水电站位于金沙江上,是中国重要的清洁能源项目之一,其拱坝设计具有较高的技术难度和工程复杂性。因此,研究坝基岩体的松弛特征对于确保大坝的安全运行和长期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论文首先介绍了乌东德水电站的基本情况,包括地理位置、工程规模、坝型选择以及坝基地质条件。乌东德水电站是目前世界上已建成的第三大水电站,其拱坝高度达到295米,属于特高拱坝。坝基区域主要由花岗岩和片麻岩构成,岩体完整性较高,但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开挖、支护以及水文地质条件的变化,导致部分岩体出现了松弛现象。这种松弛可能影响坝体的承载能力,甚至引发安全隐患。
论文通过现场勘察、钻孔取芯、岩体测试和数值模拟等方法,系统分析了坝基岩体的松弛特征。研究发现,坝基岩体的松弛主要表现为裂隙扩展、岩体强度降低和局部变形加剧。这些现象与施工过程中的应力释放、地下水位变化以及温度应力等因素密切相关。论文还结合地质力学理论,探讨了岩体松弛的演化过程,并提出了相应的监测和控制措施。
在研究方法方面,论文采用了多种先进的技术手段。例如,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对坝基岩体进行高精度测绘,获取岩体表面的变形数据;通过声波测试和超声波检测评估岩体内部的完整性;同时,运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岩体的应力应变状态进行模拟计算。这些方法相互补充,为研究提供了全面的数据支持。
论文还对不同区域的岩体松弛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发现,靠近坝肩和泄洪洞附近的岩体松弛程度相对较大,而坝基中部区域的松弛现象较为轻微。这可能与这些区域的应力集中程度、施工扰动范围以及地下水活动有关。此外,论文还探讨了岩体松弛对拱坝结构的影响,指出松驰岩体可能导致坝体应力分布不均,进而影响大坝的整体稳定性。
针对上述问题,论文提出了多项应对措施。例如,在施工阶段加强监测预警,及时发现和处理松驰区;在设计阶段优化支护方案,提高岩体的承载能力;在运行阶段建立长期监测体系,确保大坝的安全运行。同时,论文还建议加强岩体加固技术的研究,探索更加有效的工程处理方法。
总之,《乌东德水电站拱坝坝基岩体松弛特征研究》是一篇具有重要实践价值的学术论文。它不仅为乌东德水电站的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类似高坝工程的岩体稳定性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通过深入分析岩体松弛的成因和发展规律,论文为保障大坝安全、延长使用寿命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未来,随着工程技术的不断进步,相关研究将继续深化,为大型水利工程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提供更坚实的保障。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