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部间隔装药直眼掏槽爆破成腔过程数值模拟》是一篇关于岩石爆破技术研究的学术论文。该论文主要探讨了在隧道或巷道掘进过程中,采用中部间隔装药方式的直眼掏槽爆破方法,以及其成腔过程的数值模拟分析。文章旨在通过计算机仿真手段,深入研究爆破过程中岩石的破坏机制、裂隙扩展规律以及最终形成的腔体形态,为实际工程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论文首先介绍了传统掏槽爆破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现状。掏槽爆破是矿山和隧道工程中常用的一种起始爆破方式,主要用于在岩体中形成初始的破碎区域,为后续的爆破作业创造有利条件。传统的掏槽方式包括斜眼掏槽、直眼掏槽等,而其中直眼掏槽因其结构简单、施工方便而在实际工程中广泛应用。然而,传统的直眼掏槽方式在某些地质条件下可能会出现能量分布不均、破碎效果不佳等问题,因此需要进一步优化。
为了改善这一问题,论文提出了一种新的掏槽方式——中部间隔装药直眼掏槽。该方法是在传统的直眼掏槽基础上,对装药位置进行调整,使炸药集中在炮孔的中间部位,从而实现更均匀的能量释放和更好的破碎效果。论文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这种新型掏槽方式进行研究。
在数值模拟部分,论文采用了有限元分析软件对爆破过程进行了建模和仿真。模型考虑了岩石材料的非线性特性、爆破荷载的作用以及裂隙的发展过程。通过设置不同的参数,如装药量、炮孔间距、岩石强度等,研究了这些因素对成腔过程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中部间隔装药能够有效提高爆破能量的利用率,减少能量浪费,同时增强岩石的破碎效果。
此外,论文还分析了不同装药方式下裂隙的扩展路径和成腔形状的变化。通过对比传统直眼掏槽与中部间隔装药直眼掏槽的模拟结果,发现后者在裂隙扩展方向上更加均匀,形成的腔体也更为规则,有利于后续的二次爆破作业。这表明中部间隔装药直眼掏槽在实际工程中具有更高的适用性和可行性。
论文最后总结了研究的主要成果,并指出该方法在提高爆破效率、降低工程成本、改善施工安全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作者也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如结合实验测试进一步验证数值模拟的结果,探索更复杂的地质条件下的适用性等。
总体而言,《中部间隔装药直眼掏槽爆破成腔过程数值模拟》这篇论文通过先进的数值模拟技术,深入分析了新型掏槽爆破方法的成腔过程,为相关工程实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和技术参考。其研究成果不仅有助于提升爆破作业的质量和效率,也为今后爆破技术的创新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