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重庆城口高燕锰矿床矿石工艺矿物学研究》是一篇关于中国重庆市城口县高燕锰矿床的矿石工艺矿物学研究的学术论文。该研究旨在深入分析高燕锰矿床的矿石组成、矿物结构、矿物共生关系以及其在工业应用中的可行性,为后续的矿产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论文首先介绍了高燕锰矿床的基本地质背景。该矿区位于中国西南地区,地处秦岭—大别造山带的南缘,属于扬子板块的一部分。矿区地层主要由寒武系和奥陶系的碳酸盐岩构成,而锰矿体则赋存于这些地层中。研究认为,高燕锰矿床的形成与古海洋环境下的沉积作用密切相关,同时受到后期构造运动的影响,形成了复杂的矿化特征。
在矿石工艺矿物学方面,论文详细分析了矿石的矿物组成。研究结果表明,高燕锰矿床的主要金属矿物为软锰矿(β-MnO₂)和菱锰矿(MnCO₃),其次还有少量的褐锰矿(MnO₂·nH₂O)和硬锰矿((Ba, Ca)Mn₅O₁₀·H₂O)。此外,还含有一定量的石英、方解石、白云石等非金属矿物。这些矿物的组合构成了矿石的物理和化学特性,对选矿工艺的选择具有重要影响。
论文进一步探讨了矿石的结构特征。通过显微镜观察和电子探针分析,研究发现矿石呈现出细粒嵌布的特点,其中锰矿物颗粒多呈粒状或纤维状分布,与脉石矿物紧密共生。这种结构使得矿石在选矿过程中需要采用较为精细的破碎和磨矿工艺,以提高金属回收率。
在矿石的工艺性能方面,论文评估了高燕锰矿的可选性。通过对不同粒级样品的浮选试验,研究发现,使用硫化钠作为活化剂,黄药作为捕收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锰矿物的回收率。此外,研究还指出,由于矿石中含有较多的碳酸盐类矿物,因此在选矿过程中需要注意pH值的控制,以避免碳酸盐对选矿指标的不利影响。
论文还讨论了高燕锰矿床的开发利用前景。研究认为,尽管该矿床的矿石品位相对较低,但其矿体规模较大,且矿物组成较为稳定,具备一定的经济价值。结合当前国内对锰矿资源的需求,高燕锰矿床有望成为重要的锰矿资源基地之一。同时,研究建议应加强矿石的综合回收利用,如对伴生的铁、铜等元素进行回收,以提高资源利用率。
此外,论文还指出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例如,对于矿石中微量元素的分布规律尚不明确,部分矿物的晶体结构和化学成分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同时,针对不同选矿工艺条件的优化试验也需进一步开展,以提升选矿效率和经济效益。
综上所述,《重庆城口高燕锰矿床矿石工艺矿物学研究》是一篇系统分析高燕锰矿床矿石组成、结构及工艺性能的学术论文,不仅为该矿区的矿产资源开发提供了理论支持,也为类似矿床的研究提供了参考。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对资源利用要求的提高,对该矿床的进一步研究将具有重要意义。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