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郑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学生控烟能力课程干预研究》是一篇探讨如何通过课程干预提升大学生控烟能力的学术论文。该研究旨在分析当前大学生吸烟现状,并评估课程干预对提高学生控烟意识和行为能力的效果,为高校开展控烟教育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论文首先回顾了我国青少年吸烟问题的现状。近年来,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青少年吸烟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尤其是在高校学生群体中,吸烟现象较为普遍,部分学生存在尝试吸烟、被动吸烟或长期吸烟的情况。这种现象不仅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还可能对其学业和未来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加强高校学生的控烟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在研究方法方面,该论文采用问卷调查与实验干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研究。研究对象为郑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学生,选取了不同年级、性别和专业背景的学生作为样本。通过前期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吸烟状况、控烟知识水平以及对吸烟的态度,然后设计并实施为期一个月的控烟课程干预。课程内容包括吸烟危害知识讲解、戒烟技巧培训、同伴支持机制建立等。
研究结果显示,经过课程干预后,学生的控烟知识水平显著提高,对吸烟危害的认知更加全面。同时,学生的控烟态度也发生了积极变化,更多学生表示愿意拒绝吸烟、劝阻他人吸烟,并主动参与控烟活动。此外,部分学生在干预后表现出更强的戒烟意愿,说明课程干预在提升学生控烟能力方面具有一定的成效。
论文还分析了影响学生控烟能力的因素。研究发现,学生的性别、家庭背景、朋友吸烟情况以及个人健康意识等因素均对控烟能力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例如,女性学生通常比男性学生更倾向于拒绝吸烟;家庭中有吸烟成员的学生更容易受到吸烟行为的影响;而拥有较强健康意识的学生则更有可能采取积极的控烟行为。
在研究过程中,作者也指出了当前高校控烟教育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例如,部分学校对控烟教育重视程度不够,缺乏系统的课程设置;教师对控烟知识的掌握有限,难以有效传授相关知识;此外,学生参与控烟活动的积极性不高,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校控烟教育的深入开展。
针对这些问题,论文提出了多项改进建议。首先,建议高校将控烟教育纳入公共课程体系,确保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控烟知识。其次,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其控烟教育的专业水平。同时,可以利用新媒体技术,如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平台等,扩大控烟宣传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形式多样的控烟活动,如控烟讲座、戒烟竞赛、主题班会等,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综上所述,《郑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学生控烟能力课程干预研究》通过对大学生控烟现状的深入分析和课程干预效果的实证研究,为高校控烟教育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该研究不仅揭示了学生控烟能力的现状与影响因素,也为今后高校开展控烟教育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路径和策略。未来,随着控烟教育的不断深化,相信更多的高校将会加入到这一重要工作中来,共同推动青少年健康成长和社会文明进步。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