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青铜时代早期大连金州地区的聚落空间特征探究》是一篇关于中国东北地区青铜时代早期人类聚落形态与空间分布的研究论文。该论文通过对大连金州地区青铜时代早期的考古遗址进行系统调查和分析,探讨了这一时期聚落的空间布局、功能分区以及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为理解当时的社会组织结构和人类活动模式提供了重要的学术参考。
大连金州位于中国东北辽东半岛的南部,地处渤海湾沿岸,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优越的地理位置。在青铜时代早期,这里逐渐形成了稳定的农业社会,并发展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面貌。论文作者通过对该地区多个考古遗址的发掘和研究,揭示了这一时期聚落的空间特征,包括聚落的选址、规模、形态以及内部功能区的划分。
论文首先回顾了大连金州地区青铜时代早期的历史背景和考古发现情况。作者指出,该地区的青铜时代早期大约始于公元前2000年左右,延续至公元前1500年左右。在此期间,当地居民主要以农业为主,同时兼营狩猎、采集和渔业活动。这种经济模式对聚落的空间布局产生了重要影响,使得聚落多分布在河流附近或地势较高的台地上,以便于获取水源和防御外敌。
在聚落的空间分布方面,论文指出,大连金州地区的青铜时代早期聚落呈现出明显的集中分布特征。这些聚落多位于山前冲积平原或河谷地带,既便于农业生产,又能够有效利用自然地形进行防御。此外,聚落之间的距离相对较近,表明当时的人们可能已经形成了较为紧密的社会联系和资源共享机制。
论文还详细分析了聚落内部的空间结构。通过对遗址的平面布局和出土遗物的综合研究,作者发现,当时的聚落通常分为居住区、生产区和公共活动区等几个功能区域。居住区多为半地穴式或地面建筑,房屋排列有序,显示出一定的规划性。生产区则主要用于存放农具、粮食和家畜,而公共活动区可能用于祭祀、集会或其他社会活动。
此外,论文还探讨了聚落空间特征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作者认为,大连金州地区的青铜时代早期聚落选址充分考虑了地理条件,如靠近水源、地势较高、土壤肥沃等因素。这些自然条件不仅为农业生产提供了保障,也对聚落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起到了重要作用。
论文还通过对比其他地区青铜时代早期的聚落特征,进一步凸显了大连金州地区的独特性。与其他地区相比,大连金州的聚落规模较小,但分布密集,反映出一种以小规模家族或部落为基础的社会组织形式。这种社会组织形式可能与当地的生态环境和资源分布密切相关。
最后,论文总结了研究成果,并指出未来需要进一步开展的工作方向。作者认为,随着更多考古资料的积累和研究方法的改进,对大连金州地区青铜时代早期聚落空间特征的理解将更加深入,这对于全面认识中国东北地区古代社会的发展历程具有重要意义。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