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青藏线k813+682增设框架桥工程》是一篇关于铁路建设中特殊地质条件下桥梁设计与施工的学术论文。该论文针对青藏铁路在特定区段存在的交通瓶颈问题,提出了增设框架桥的解决方案,并详细阐述了工程设计、施工技术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内容。文章旨在为类似地质条件下的铁路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青藏铁路作为连接西藏与内地的重要交通动脉,其建设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尤其是在高原地区,高海拔、低温、冻土等自然条件对铁路工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青藏线k813+682处由于地形复杂、地质条件较差,原有桥梁结构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运输需求,因此需要增设新的框架桥以提高线路通行能力。
论文首先介绍了工程的基本情况,包括地理位置、工程规模以及设计背景。k813+682位于青藏铁路某段,该区域地势起伏较大,且存在较多的不良地质现象,如滑坡、泥石流等。原有的桥梁结构已不能满足现代铁路运营的需求,因此决定在此处增设一座框架桥。该框架桥的设计需考虑多种因素,包括地质条件、气候环境、交通运输需求等。
在工程设计方面,论文详细分析了框架桥的结构形式、跨度布置以及基础处理方案。考虑到高原地区的特殊环境,框架桥采用了轻型结构设计,以减少对地基的承载压力。同时,为了确保结构的稳定性,设计中还采用了多种加固措施,如桩基加固、挡土墙设置等。此外,论文还探讨了框架桥的排水系统设计,以防止雨水积聚对结构造成损害。
施工技术是论文的重点内容之一。由于该区域地质条件复杂,施工过程中面临诸多困难。论文介绍了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包括地质勘察、土方开挖、基础施工等。在施工过程中,采用了先进的机械设备和技术手段,如大型挖掘机、混凝土泵车等,以提高施工效率。同时,针对高原地区氧气稀薄、气温低的特点,施工人员采取了相应的防护措施,保障施工安全。
环境保护也是论文关注的重点。青藏高原生态环境脆弱,任何工程建设都可能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影响。因此,在工程实施过程中,严格遵守环保规定,采取了一系列生态保护措施,如减少施工扰动、控制噪音污染、保护周边植被等。论文强调了在工程建设中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平衡。
此外,论文还讨论了工程的经济性与社会价值。通过增设框架桥,不仅提高了铁路的通行能力,也改善了沿线居民的出行条件。同时,该工程的实施也为今后类似项目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论文指出,合理的工程规划和科学的技术应用是确保工程顺利实施的关键。
综上所述,《青藏线k813+682增设框架桥工程》是一篇具有实际意义和学术价值的论文。它不仅为青藏铁路的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持,也为其他高原地区铁路工程的规划和实施提供了有益的参考。通过对该工程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推动我国铁路建设技术的发展,提升在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工程适应能力。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