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查标准
  • 下载
  • 专题
  • 标签
  • 首页
  • 论文
  • 能源
  • 青城凸起中生界油藏控制因素研究

    青城凸起中生界油藏控制因素研究
    青城凸起中生界油藏控制因素构造特征沉积环境
    13 浏览2025-07-17 更新pdf0.59MB 共2页未评分
    加入收藏
    立即下载
  • 资源简介

    《青城凸起中生界油藏控制因素研究》是一篇关于中国东部地区青城凸起中生界油气藏形成与分布规律的学术论文。该论文旨在探讨青城凸起区域中生界油藏的形成机制及其主要控制因素,为该地区的油气勘探和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青城凸起位于中国东部的渤海湾盆地,是一个重要的油气富集区。该区域中生界的地层发育较为完整,具有良好的生油条件和储集层特征,是油气勘探的重点目标之一。然而,由于地质构造复杂、沉积环境多样,油藏的分布和成因仍存在许多未解之谜。因此,对该区域中生界油藏的控制因素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论文首先对青城凸起的地质背景进行了系统分析,包括区域构造演化、沉积环境以及地层分布情况。通过对地震资料、钻井数据和岩心分析等多方面的综合研究,作者明确了青城凸起中生界的主要沉积体系和储层类型。研究发现,该区域中生界以河流相和湖泊相沉积为主,形成了多种类型的储层,如砂岩、砾岩和碳酸盐岩等。

    在油藏控制因素的研究方面,论文重点分析了构造、沉积、成岩作用以及流体动力等因素对油藏形成的影响。构造因素主要包括断裂系统和背斜构造,这些构造不仅控制了油气的运移路径,还影响了油藏的分布格局。沉积因素则决定了储层的空间展布和物性特征,不同沉积环境下的储层质量差异较大,直接影响了油气的聚集和保存。

    成岩作用也是影响油藏形成的重要因素。论文通过岩石学和地球化学分析,揭示了中生界储层的成岩演化过程,包括压实、胶结、溶蚀等作用。这些成岩作用改变了储层的孔隙结构和渗透性,从而影响了油气的储存和流动能力。此外,研究还指出,流体动力作用在油气的二次运移和聚集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特别是在断层活动频繁的区域,流体的运动更为活跃。

    论文还结合实际勘探成果,对青城凸起中生界油藏的分布模式进行了总结。研究认为,该区域的油藏主要分布在构造高部位和沉积相带过渡区,这些区域通常具有较好的储层质量和封闭条件。同时,论文提出了一些新的勘探建议,例如加强断裂系统的精细解释、优化储层预测模型以及提高地震分辨率等,以提升油气勘探的成功率。

    总体而言,《青城凸起中生界油藏控制因素研究》是一篇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和实用意义的论文。它不仅丰富了中生界油气藏形成理论,也为青城凸起乃至类似地区的油气勘探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随着油气资源需求的不断增长,此类研究对于推动能源开发和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 封面预览

    青城凸起中生界油藏控制因素研究
  • 下载说明

    预览图若存在模糊、缺失、乱码、空白等现象,仅为图片呈现问题,不影响文档的下载及阅读体验。

    当文档总页数显著少于常规篇幅时,建议审慎下载。

    资源简介仅为单方陈述,其信息维度可能存在局限,供参考时需结合实际情况综合研判。

    如遇下载中断、文件损坏或链接失效,可提交错误报告,客服将予以及时处理。

  • 相关资源
    下一篇 青土湖近年来生态输水成效探究

    青城凸起高963块油气富集主控因素分析

    黔北地区早寒武世暗色泥页岩有机质富集机制差异

    黔南紫云猴场地区晚石炭世微生物丘内泥晶物质来源分析

    中国8级地震时空活动特征研究

    中国陆块海相成钾规律及预测研究简介

    中美陆相页岩油地质条件对比

    乌尔逊凹陷地层水化学纵向分带与油藏富集关系

    兴隆台中生界陈古6块角砾岩油藏评价技术研究

    吾祠煤矿地质构造特征研究与聚煤规律分析

    四川盆地中二叠统泥灰岩有机质类型探讨

    塔里木盆地寒武系作为主力烃源岩的证据

    太湖区域富铁质小球粒矿物学特征太湖湖盆成因探讨

    寺湾井田含煤地层沉积特征及其沉积环境

    微生物碳酸盐岩研究现状和方向

    扎哈泉地区致密油烃源岩判别方法

    扬子北缘神农架群叠层石组合类型及其沉积环境

    探讨康滇地轴中段牟定1101地区铀成矿环境

    松辽盆地内部地震活动初步研究

    松辽盆地北部晚期构造特征及对油气运聚成藏的控制作用

    松辽盆地深层主力烃源岩发育差异性与控制因素研究

资源简介
封面预览
下载说明
相关资源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2024-2025 WenDangJia.com 浙ICP备20241376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