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陕北地区地温场特征及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是一篇探讨陕北地区地热资源分布、地温场特征及其开发潜力的学术论文。该论文通过对陕北地区地质构造、地层分布、地热梯度以及地热流体等方面的系统研究,揭示了该区域地热资源的基本特征,并提出了合理的开发利用建议。
陕北地区位于中国北方,地处黄土高原与鄂尔多斯盆地交界地带,其地质构造复杂,地层发育齐全,具有丰富的地热资源潜力。论文首先分析了陕北地区的地质背景,指出该区域主要由古生界和中生界的沉积岩构成,其中侏罗系和三叠系是主要的地热储层。同时,区域内断裂构造发育,为地热流体的运移提供了良好的通道。
在地温场特征方面,论文通过大量的实测数据和地球物理勘探结果,绘制了陕北地区的地温场分布图。研究发现,该地区的地温梯度普遍较高,尤其是在一些断裂带附近,地温梯度可达30℃/km以上。这表明陕北地区具备较好的地热资源条件,尤其是在深部地层中可能蕴藏着较高的地热能。
论文还对陕北地区的地热资源进行了分类和评价。根据地热流体的温度、流量以及储层性质,将地热资源划分为高温型、中温型和低温型三种类型。其中,高温型地热资源主要分布在盆地边缘的断裂带附近,而中低温型地热资源则广泛分布于黄土高原区。研究认为,陕北地区的中低温地热资源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可用于供暖、农业温室、温泉旅游等用途。
在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方面,论文提出了一系列建议。首先,应加强地热资源的调查与勘探工作,特别是在断裂带和沉积盆地等有利区域进行重点勘探。其次,应结合当地能源需求,合理规划地热资源的开发模式,如建设地热电站、发展地热供暖系统等。此外,论文还强调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指出在开发过程中应避免地下水污染、地面沉降等问题的发生。
论文还探讨了陕北地区地热资源开发面临的挑战。由于该地区地表覆盖较厚的黄土层,钻探深度较大,导致地热井的建设和维护成本较高。同时,地热资源的分布不均,部分区域的地热流体质量较差,影响了其利用价值。因此,需要在技术上不断创新,提高地热资源的开采效率和经济性。
此外,论文还对比了国内外其他地区的地热资源开发经验,总结出适合陕北地区的开发模式。例如,借鉴国外地热供暖系统的成功案例,结合陕北地区的气候特点,提出建设区域性地热供暖网络的构想。同时,鼓励科研机构与企业合作,推动地热资源的产业化发展。
总体来看,《陕北地区地温场特征及地热资源开发利用》这篇论文不仅系统地分析了陕北地区的地热资源状况,还为该地区的地热能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随着全球能源结构的不断调整和环保意识的增强,地热能作为一种清洁、可持续的能源形式,在陕北地区的应用前景广阔。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政策的支持,陕北地区的地热资源有望得到更加高效和合理的开发利用。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