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里山模式下的山地乡村振兴策略研究--以金秀瑶山滴水村为例》是一篇聚焦于中国西南山区乡村发展问题的研究论文。该论文立足于“里山”这一生态与文化复合型的地域概念,结合当前国家大力推进的乡村振兴战略,探索在山地环境中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路径。研究对象为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的滴水村,该地属于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具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和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
论文首先对“里山模式”的概念进行了界定。里山模式是一种强调生态保护、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的乡村发展模式,主张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合理的土地利用和产业布局,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这种模式尤其适用于生态环境脆弱、经济基础薄弱的山地地区。
在研究方法上,论文采用了实地调研、访谈和案例分析等多种方式,深入滴水村进行为期数月的田野调查。研究人员不仅收集了村庄的地理、生态、经济和社会数据,还与当地村民、村干部以及相关政府部门进行了多轮交流,全面了解滴水村的发展现状、面临的问题及潜在机遇。
通过对滴水村的分析,论文指出,该地区虽然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独特的瑶族文化,但在经济发展方面仍面临诸多挑战。例如,交通不便导致物流成本高,农业结构单一,缺乏有效的市场对接机制,年轻人外流严重,传统技艺面临失传风险等。这些问题制约了村庄的可持续发展。
针对上述问题,论文提出了基于里山模式的乡村振兴策略。首先,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道路和通信网络的完善,以改善村庄的对外联系和内部发展条件。其次,要推动生态农业的发展,结合当地特色,培育绿色农产品品牌,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同时,鼓励发展乡村旅游,利用瑶族文化资源打造特色旅游项目,吸引游客,增加村民收入。
此外,论文还强调了文化传承的重要性。滴水村作为瑶族聚居区,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和传统习俗。研究认为,应在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将其转化为乡村振兴的重要资源。例如,可以通过举办文化节庆活动、开发手工艺品等方式,增强村民的文化自信,提升村庄的吸引力。
在政策支持方面,论文建议政府加大对山地乡村的财政投入,制定更加精准的扶持政策,帮助村庄解决发展中的实际困难。同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振兴,形成多元化的投资和管理机制,提高村庄的自我发展能力。
最后,论文总结指出,里山模式为山地乡村振兴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思路和路径。通过生态保护、文化传承和产业发展相结合的方式,可以有效促进村庄的可持续发展。滴水村的案例表明,在科学规划和合理实施的前提下,山地乡村完全有可能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总之,《里山模式下的山地乡村振兴策略研究--以金秀瑶山滴水村为例》是一篇具有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的研究成果,为我国山地乡村的振兴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