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近距离煤层小煤窑密布井田自燃灾害防治技术研究》是一篇关于煤矿安全与灾害防治领域的学术论文。该论文主要针对我国煤矿开采过程中存在的自燃灾害问题,特别是近距离煤层和小煤窑密布井田中的自燃风险进行了深入研究。随着煤炭资源的不断开发,许多矿区出现了小煤窑密布的现象,这些小煤窑往往缺乏规范管理,导致矿井通风不良、采空区处理不当等问题,进而增加了煤层自燃的风险。
论文首先分析了近距离煤层自燃的成因。由于煤层之间距离较近,一旦某一层发生自燃,极易引发相邻煤层的连锁反应。同时,小煤窑密布的井田区域,由于缺乏统一的开采规划和安全管理,容易形成大量的采空区和盲区,这些区域成为氧气易于进入的通道,从而加速了煤的氧化过程,最终导致自燃。
在研究方法上,该论文采用了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试验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建立煤层自燃的热力学模型,对不同条件下煤的自燃特性进行了模拟计算。同时,结合实际矿区的数据,对自燃发生的概率、发展速度以及影响范围进行了评估。此外,论文还对现有的防治技术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论文重点探讨了自燃灾害的防治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强通风管理,通过优化通风系统设计,确保矿井内部空气流通,减少氧气积聚;二是采用注浆堵漏技术,对采空区进行封闭处理,防止氧气进入;三是利用监测预警系统,实时监控煤层温度变化,及时发现自燃迹象;四是推广使用阻化剂,降低煤的氧化速率,延缓自燃的发生。
此外,论文还强调了小煤窑管理的重要性。由于小煤窑多为个体经营,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和设备,因此需要加强对小煤窑的监管力度,制定统一的开采标准和安全规范。同时,应鼓励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提高小煤窑的安全管理水平。
在实际应用方面,论文通过多个矿区的案例分析,验证了所提出防治技术的有效性。例如,在某矿区实施注浆堵漏和通风优化后,煤层自燃的发生率显著下降,矿井安全得到了明显改善。这些实践经验为其他类似矿区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式。
论文最后指出,煤层自燃是一种复杂且危险的地质灾害,必须从源头上加以防范。未来的研究应进一步探索智能化监测与预警系统,提升煤矿安全管理水平。同时,还需要加强政策引导和技术支持,推动煤矿行业向更加安全、高效的方向发展。
综上所述,《近距离煤层小煤窑密布井田自燃灾害防治技术研究》是一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学术论文。它不仅为煤矿自燃灾害的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也为提升煤矿安全生产水平和保障矿工生命安全做出了积极贡献。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