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苗尾水电站强倾倒边坡-大断面洞室群互馈作用稳定控制技术》是一篇针对大型水电工程中复杂地质条件下的稳定性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论文。该论文围绕苗尾水电站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强倾倒边坡与大断面洞室群之间的相互作用展开,探讨了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如何有效控制边坡与洞室的稳定性,为类似工程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苗尾水电站位于中国西南地区,其建设面临复杂的地质环境,尤其是强倾倒边坡的存在对工程安全构成重大威胁。强倾倒边坡是指岩体由于受构造应力、风化作用等因素影响,呈现出明显的向临空面倾斜的趋势,这种地质特征使得边坡稳定性较差,容易发生滑动或崩塌事故。同时,水电站的建设需要开挖大量的大断面洞室,如引水洞、压力钢管洞等,这些洞室的布置和施工对周边岩体的稳定性也产生显著影响。
论文首先分析了苗尾水电站区域的地质构造特征,结合现场勘察和室内试验数据,明确了强倾倒边坡的形成机制及其对周边岩体的影响范围。在此基础上,论文进一步探讨了大断面洞室群的布置方式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提出了“互馈作用”这一概念,即边坡与洞室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关系,洞室的开挖可能改变边坡的应力状态,而边坡的变形也可能反过来影响洞室的稳定性。
为了实现稳定控制,论文提出了一系列关键技术措施。其中包括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边坡与洞室的相互作用进行仿真分析,评估不同施工方案对稳定性的影响;引入先进的监测技术,如光纤传感、GPS位移监测等,实时掌握边坡和洞室的变形情况;此外,还提出了一套基于动态反馈的稳定控制策略,根据监测数据及时调整施工参数,确保工程安全。
论文还重点讨论了强倾倒边坡的加固措施。针对强倾倒边坡的特殊性,采用了多种加固手段,包括预应力锚索、抗滑桩、排水系统等,以增强边坡的整体稳定性。同时,论文强调了施工过程中的动态管理,通过合理的施工顺序和支护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边坡的扰动。
在大断面洞室群的施工方面,论文提出了分段开挖、及时支护的技术方案,避免因一次性开挖过大而导致围岩失稳。同时,结合地质预报技术,提前识别潜在的不良地质体,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提高施工的安全性和效率。
该论文不仅在理论上深化了对强倾倒边坡与大断面洞室群互馈作用的理解,还在实践中为苗尾水电站的建设提供了科学指导。其研究成果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能够为其他类似地质条件下的大型水利水电工程提供参考。
总体来看,《苗尾水电站强倾倒边坡-大断面洞室群互馈作用稳定控制技术》是一篇内容详实、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高质量论文,对于推动我国水电工程建设的科技进步和安全保障具有重要意义。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