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秦岭北麓断裂带眉县汤峪温泉的水化学和C、He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是一篇探讨中国秦岭北麓地区温泉资源特性的学术论文。该研究聚焦于眉县汤峪地区的温泉,分析其水化学特征及碳、氦同位素组成,旨在揭示温泉成因及其与区域地质构造之间的关系。这篇论文对于理解区域地下水循环、地热活动以及同位素示踪技术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秦岭北麓断裂带是中国重要的地质构造带之一,其复杂的地质结构对区域内的水文地质条件产生了深远影响。眉县汤峪温泉位于这一断裂带内,是该区域典型的地热异常区。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地热资源,汤峪温泉长期以来受到地质学和水文学领域的关注。本研究通过对汤峪温泉的水样进行详细的水化学分析,并结合碳和氦同位素的研究,进一步揭示了温泉的成因机制。
在水化学分析方面,研究团队采集了多个温泉点的水样,并对其主要离子成分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汤峪温泉的水化学类型主要为重碳酸钙型,这表明其水源可能来自深层地下水,且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岩层渗透过程。此外,水中含有较高的溶解性固体含量,反映了地下水与周围岩石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这些水化学特征不仅有助于识别温泉的补给来源,还能够为区域水文地质模型提供重要依据。
在碳同位素研究方面,论文分析了温泉水中溶解无机碳(DIC)的碳同位素组成。研究结果显示,汤峪温泉的δ¹³C值范围较大,表明其碳源可能来源于多种途径,包括大气CO₂、有机质的氧化以及深部地幔物质的贡献。这种多源碳的混合特征反映了温泉系统中复杂的碳循环过程,同时也暗示了地壳深部可能存在活跃的流体运移活动。
氦同位素分析是该研究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论文通过测定温泉水中氦的同位素比值(³He/⁴He),探讨了温泉气体的来源。研究表明,汤峪温泉的氦同位素比值接近地幔来源的值,说明部分气体可能源自地幔物质。这一发现支持了秦岭北麓断裂带存在深部流体上涌的可能性,为研究区域的地热活动提供了新的证据。
综合水化学和同位素分析的结果,论文认为汤峪温泉的形成与秦岭北麓断裂带的构造活动密切相关。断裂带作为地壳运动的薄弱带,为地下水的上升和地幔物质的上涌提供了通道。同时,温泉的水化学特征和同位素组成也表明,其水源可能由不同深度的地下水混合而成,其中既有浅层的雨水补给,也有深层的地幔流体参与。
该研究不仅丰富了对秦岭北麓地区地热系统的认识,也为类似地质环境下的温泉研究提供了参考范例。通过水化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方法的结合,研究者能够更准确地识别温泉的成因机制,从而为地热资源的开发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总之,《秦岭北麓断裂带眉县汤峪温泉的水化学和C、He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是一篇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论文,它通过多学科手段深入分析了温泉的物理化学特性,揭示了其与区域地质构造之间的密切联系。这项研究不仅拓展了对地热系统演化规律的理解,也为后续相关领域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