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石灰石机制砂与鹅卵石机制砂双掺制备C50高性能混凝土的性能研究》是一篇探讨新型骨料组合对高性能混凝土性能影响的研究论文。该论文旨在通过将石灰石机制砂和鹅卵石机制砂进行双掺,优化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以满足现代建筑工程中对高强度、高耐久性混凝土的需求。
在传统混凝土制备中,天然河砂是主要的细骨料来源,但随着资源的日益枯竭和环境保护要求的提高,天然砂的供应逐渐受到限制。因此,机制砂作为一种替代材料被广泛研究和应用。然而,机制砂在颗粒形状、级配和表面粗糙度等方面与天然砂存在差异,可能影响混凝土的工作性和强度。为了克服这些问题,研究人员开始探索不同种类机制砂的混合使用方式。
该论文中,作者选取了石灰石机制砂和鹅卵石机制砂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分析了它们的物理特性,并通过实验对比了单掺和双掺两种情况下的混凝土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双掺机制砂能够有效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强度以及耐久性。其中,石灰石机制砂具有较高的密度和良好的颗粒级配,而鹅卵石机制砂则因其圆润的颗粒形状提高了混凝土的流动性。
在实验过程中,作者采用了不同的掺量比例,如石灰石机制砂与鹅卵石机制砂按1:1、2:1、3:1等比例进行混合,并制备了相应的C50高性能混凝土试件。通过对这些试件进行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弹性模量、收缩性能以及氯离子渗透性等指标的测试,得出了一系列重要的结论。
研究发现,在适当的掺量比例下,双掺机制砂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可以达到甚至超过C50的设计标准。同时,其工作性能也得到了明显改善,尤其是在坍落度和扩展度方面表现优异。此外,双掺机制砂还有效降低了混凝土的收缩率,提高了其抗渗性和耐久性,这对于长期处于恶劣环境中的建筑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论文还探讨了双掺机制砂对混凝土微观结构的影响。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发现双掺机制砂混凝土的孔隙结构更加均匀,界面过渡区(ITZ)更加致密,这有助于提高混凝土的整体性能。此外,X射线衍射分析(XRD)结果显示,双掺机制砂混凝土中的水化产物分布更为合理,进一步说明了其良好的力学性能。
该研究不仅为高性能混凝土的制备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为机制砂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特别是在资源紧张和环保压力日益加大的背景下,双掺机制砂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通过合理选择和搭配不同类型的机制砂,可以实现混凝土性能的优化,同时降低对天然砂的依赖,促进可持续发展。
总之,《石灰石机制砂与鹅卵石机制砂双掺制备C50高性能混凝土的性能研究》是一篇具有重要实践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论文,为今后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