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烧结烟气污染物排放及控制技术现状》是一篇关于钢铁工业中烧结工艺所产生的烟气污染物及其控制技术的综述性论文。该文系统地分析了当前烧结过程中产生的主要污染物种类,包括颗粒物、二氧化硫(SO₂)、氮氧化物(NOₓ)以及二恶英等有害物质,并探讨了这些污染物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
在烧结工艺中,由于原料中含有多种金属元素和有机成分,在高温条件下燃烧或氧化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烟气污染物。其中,颗粒物是烧结烟气中最常见的污染物之一,其来源主要包括原料中的细粉、燃料燃烧后产生的灰分以及化学反应生成的二次颗粒物。这些颗粒物不仅会对大气造成污染,还可能对人体呼吸系统产生危害。
二氧化硫主要来源于烧结过程中燃料中的硫化物燃烧,尤其是高硫煤和焦炭的使用会显著增加SO₂的排放量。氮氧化物则主要是由于高温燃烧过程中空气中的氮气与氧气发生反应而生成,其排放水平受到燃烧温度、氧气浓度以及停留时间等因素的影响。此外,烧结过程中还可能产生少量的二恶英类物质,这类污染物具有较强的毒性和持久性,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针对上述污染物的排放问题,目前国内外已经开展了大量研究并发展出多种控制技术。其中,除尘技术是控制颗粒物排放的主要手段,主要包括重力除尘、布袋除尘、电除尘和湿式除尘等方法。其中,布袋除尘因其高效、稳定且适应性强,已成为当前烧结烟气处理的主流选择。
对于SO₂的控制,常用的脱硫技术包括湿法脱硫、干法脱硫和半干法脱硫等。湿法脱硫技术如石灰石-石膏法具有较高的脱硫效率,但存在设备投资大、运行成本高等问题;干法脱硫技术如循环流化床脱硫则具有设备简单、运行成本较低的优点,但脱硫效率相对较低;半干法脱硫技术则结合了湿法和干法的优点,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
氮氧化物的控制技术主要包括低氮燃烧技术和烟气脱硝技术。低氮燃烧技术通过优化燃烧条件,降低燃烧温度和氧气浓度,从而减少NOₓ的生成;烟气脱硝技术则包括选择性催化还原(SCR)和选择性非催化还原(SNCR)等方法,其中SCR技术脱硝效率高,但需要催化剂,成本较高;SNCR技术则不需要催化剂,适用于中小型烧结机。
此外,针对二恶英等有毒有机污染物的控制,通常采用活性炭吸附、低温催化分解等技术。其中,活性炭吸附技术能够有效去除烟气中的二恶英,但需定期更换活性炭,运行成本较高;低温催化分解技术则通过催化剂的作用,在较低温度下将二恶英分解为无害物质,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总体来看,《烧结烟气污染物排放及控制技术现状》这篇论文全面梳理了当前烧结烟气污染的来源、特征以及现有的控制技术,为今后进一步研究和改进烧结烟气治理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同时,文章也指出了当前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如部分技术成本较高、运行稳定性有待提升等问题,为未来的研究方向提供了明确的指导。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