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潜江凹陷盐间云质页岩滞留烃赋存状态及机理研究》是一篇聚焦于中国中部地区油气资源勘探与开发的重要论文。该研究以湖北潜江凹陷地区的盐间云质页岩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了其中滞留烃的赋存状态及其形成机理,旨在为该区域乃至类似地质构造的油气勘探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
潜江凹陷是中国东部重要的含油气盆地之一,其地质构造复杂,地层分布广泛,具有良好的油气生成和储集条件。然而,由于盐层的存在,使得该区域的油气勘探面临诸多挑战。盐间云质页岩作为潜在的油气储层,其内部滞留烃的赋存状态和形成机制成为研究的重点。
本文首先对潜江凹陷的地质背景进行了详细分析,包括区域构造演化、沉积环境以及盐层分布特征等。通过综合运用地震资料、钻井数据和岩心分析等手段,研究人员对该区域的地质结构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论文重点研究了盐间云质页岩的岩石学特征,如矿物组成、孔隙结构以及有机质含量等,为后续的滞留烃赋存状态分析奠定了基础。
在滞留烃赋存状态的研究中,论文采用了多种现代分析技术,如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和核磁共振(NMR)等,对云质页岩中的有机质和无机矿物进行了微观结构表征。研究结果表明,盐间云质页岩中存在大量的有机质,这些有机质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经历了热演化过程,形成了大量油气。同时,页岩内部的微孔隙和裂缝系统为油气的滞留提供了空间。
关于滞留烃的形成机理,论文从多个角度进行了探讨。首先,研究认为盐层的存在对油气的运移和聚集起到了重要的控制作用。盐层作为一种致密的地层,能够有效阻挡油气向上运移,从而使得油气在盐下或盐间的页岩层中滞留。其次,研究指出,云质页岩中的黏土矿物和碳酸盐矿物在油气的吸附和滞留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矿物表面具有较强的亲油性,能够吸附油气分子,提高油气的滞留能力。
此外,论文还讨论了盐间云质页岩中滞留烃的分布规律。研究发现,滞留烃的分布与盐层的厚度、页岩的成熟度以及局部构造特征密切相关。在盐层较厚的区域,滞留烃的含量较高;而在构造活动频繁的区域,油气的运移和聚集受到较大影响,滞留烃的分布也较为不均。
通过对滞留烃赋存状态及机理的深入研究,本文不仅揭示了潜江凹陷盐间云质页岩中油气的形成与保存机制,也为类似地质条件下的油气勘探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研究成果对于推动中国中部地区的油气资源开发、优化勘探部署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潜江凹陷盐间云质页岩滞留烃赋存状态及机理研究》是一篇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和实际应用意义的论文,它为理解盐间页岩油气的形成和分布提供了科学依据,并为未来的油气勘探工作指明了方向。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