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西藏中部永珠蛇绿岩中的纯橄岩成因及构造意义》是一篇关于西藏地区地质构造和岩石成因的重要学术论文。该论文聚焦于西藏中部地区的永珠蛇绿岩带,特别是其中的纯橄岩,探讨了其成因机制以及在区域构造演化中的意义。通过详细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分析,作者揭示了纯橄岩的形成过程及其与古特提斯洋构造演化的联系。
西藏地区地处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带,是研究大陆碰撞和造山作用的关键区域。蛇绿岩作为大洋地壳和上地幔的残片,记录了古海洋环境的信息,对理解板块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永珠蛇绿岩带位于西藏中部,是研究古特提斯洋俯冲和碰撞过程的重要地质单元。其中的纯橄岩作为一种超基性岩,通常被认为来源于地幔部分熔融或橄榄岩的部分熔融,具有重要的地球化学特征。
论文首先对永珠蛇绿岩带的地质背景进行了详细描述,指出该地区属于古特提斯洋的俯冲带,经历了复杂的构造演化过程。随后,作者通过对纯橄岩样品进行显微镜下观察、电子探针分析和同位素测试,明确了其矿物组成和地球化学特征。结果显示,这些纯橄岩主要由橄榄石和少量辉石组成,具有较高的Mg#值(镁含量),表明其来源于高温、低熔融程度的地幔部分熔融过程。
进一步的地球化学分析显示,永珠纯橄岩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呈现出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的特点,且具有较低的TiO₂含量和高的Ni/Co比值,这些特征与地幔柱来源的岩石相似,暗示其可能形成于地幔柱活动背景下。此外,同位素数据表明,这些岩石的Sr-Nd同位素组成与地幔源区一致,没有明显的地壳混染迹象,说明其形成过程中地壳物质的混入较少。
基于上述研究成果,论文提出永珠纯橄岩的形成与古特提斯洋的扩张和俯冲过程密切相关。在古特提斯洋俯冲过程中,地幔楔受到流体和熔体的作用,导致部分熔融并形成纯橄岩。同时,该地区的构造活动可能与地幔柱的上升有关,促进了地幔物质的上涌和熔融过程。这一结论为理解西藏中部地区的构造演化提供了新的证据。
论文还讨论了永珠纯橄岩的构造意义。纯橄岩的存在表明该地区曾经存在过一个活跃的洋盆,并经历了洋壳增生和俯冲作用。其地球化学特征进一步支持了古特提斯洋在中生代晚期至新生代早期的演化历史。此外,纯橄岩的形成机制也为研究地幔动力学提供了重要线索,有助于揭示板块构造运动与地幔物质循环之间的关系。
总体而言,《西藏中部永珠蛇绿岩中的纯橄岩成因及构造意义》是一篇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研究论文。它不仅深化了对西藏中部地质构造的认识,也为全球范围内的蛇绿岩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通过多学科方法的综合应用,论文展示了现代地球科学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对于推动地质学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