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束缚水条件下气体在裂缝性页岩多孔介质中的流动特征》是一篇研究页岩气开采过程中气体在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流动行为的学术论文。该论文聚焦于页岩储层中普遍存在的裂缝结构以及束缚水对气体流动的影响,旨在揭示在实际开采条件下气体如何在多孔介质中运移,为提高页岩气开发效率提供理论依据。
页岩气作为一种重要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近年来在全球能源结构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然而,由于页岩储层具有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和复杂的裂缝网络等特性,使得气体在其中的流动机制与常规油气储层存在显著差异。特别是,在页岩气开发过程中,地层中通常存在一定量的束缚水,这些水分会占据部分孔隙空间,从而影响气体的流动能力。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裂缝性页岩多孔介质,其内部包含多种尺度的孔隙结构,包括纳米级的有机质孔隙、矿物颗粒间的微孔以及由构造或成岩作用形成的宏观裂缝。这些孔隙和裂缝相互连接,构成了复杂的渗流通道。在束缚水存在的条件下,这些孔隙中的气体流动不仅受到孔隙结构的影响,还会受到毛细管力、表面吸附以及水-气界面张力等因素的制约。
论文通过实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系统分析了束缚水对气体流动的影响。首先,利用核磁共振技术对页岩样品进行微观结构表征,获取孔隙尺寸分布及连通性信息。其次,设计了不同含水饱和度条件下的气体流动实验,测量了气体在不同压力梯度下的流量变化,并分析了流动阻力的变化规律。此外,还构建了基于格子玻尔兹曼方法(LBM)的数值模型,模拟了气体在多孔介质中的非达西流动行为。
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束缚水含量的增加,气体流动的阻力显著上升,尤其是在高含水饱和度条件下,气体的有效渗透率大幅降低。这主要是因为束缚水占据了部分孔隙空间,减少了气体可流动的通道数量,同时增加了气体与孔隙壁之间的相互作用。此外,论文还发现,在裂缝性页岩中,气体流动主要发生在裂缝区域,而基质孔隙中的气体流动受束缚水的影响更大。
论文进一步探讨了不同气体组分在束缚水条件下的流动差异。例如,甲烷作为页岩气的主要成分,在低含水条件下表现出较高的流动性,但在高含水条件下,其流动能力受到明显抑制。相比之下,乙烷、丙烷等重烃组分由于分子间作用力较强,其在束缚水环境中的流动能力更差。这一发现对于页岩气的组成控制和开发策略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除了对气体流动特性的研究,论文还关注了束缚水对气体吸附行为的影响。在纳米孔隙中,气体分子容易被吸附在孔隙壁上,形成吸附膜。这种吸附现象会进一步影响气体的流动能力,尤其是在低渗透条件下,吸附效应可能成为限制气体流动的关键因素。因此,论文提出在考虑气体流动时,必须综合考虑吸附、扩散和渗流等多种机制。
综上所述,《束缚水条件下气体在裂缝性页岩多孔介质中的流动特征》是一篇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际应用意义的学术论文。通过对束缚水环境下气体流动行为的深入研究,论文为页岩气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技术支持,也为今后相关领域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