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南京市禄口国际机场二期建设工程工程地质综述》是一篇关于南京禄口国际机场二期工程中涉及的工程地质问题的研究论文。该论文对工程区域内的地质条件进行了系统分析,为后续的工程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地质依据。文章首先介绍了南京禄口国际机场的基本情况,包括其地理位置、建设背景以及二期工程的重要意义。作为江苏省乃至华东地区的重要航空枢纽,禄口机场的扩建不仅能够提升航空运输能力,还能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在工程地质方面,论文详细分析了机场所在地区的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地下水特征以及不良地质现象等关键因素。研究区域主要位于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地表多为第四系松散沉积物覆盖,下伏基岩主要为白垩系和侏罗系的砂岩、泥岩及页岩。这些岩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对机场跑道、航站楼等建筑物的基础设计具有重要影响。
论文指出,该地区地基土层的承载力差异较大,部分区域存在软弱土层,如淤泥质黏土和粉质黏土,这些土层容易发生沉降,影响建筑物的稳定性。因此,在工程设计中需要采取有效的地基处理措施,如换填、强夯、深层搅拌桩等方法,以提高地基承载力并减少不均匀沉降。
此外,论文还对地下水的分布和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区域内地下水类型主要为孔隙水,受季节性降水和地表水补给影响较大。地下水位的变化可能会影响地基的稳定性,特别是在雨季或洪水期间,地下水位上升可能导致地基土体饱和,降低其强度,从而增加沉降风险。因此,在工程规划和施工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地下水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排水和防渗措施。
在不良地质现象方面,论文提到该地区存在局部滑坡、塌陷等隐患。这些现象主要与地形地貌、岩土性质以及人类活动有关。例如,由于长期的开挖和填方作业,可能导致边坡失稳,进而引发滑坡。针对这些问题,论文建议在施工前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并在施工过程中加强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地质灾害。
论文还探讨了工程地质勘察的方法和技术手段。研究团队采用了钻探、物探、原位测试等多种手段,获取了详细的地质数据。通过综合分析这些数据,可以更准确地判断地层结构、岩土性质以及地下水情况,为工程设计提供科学依据。同时,论文强调了工程地质勘察的重要性,认为只有全面了解地质条件,才能确保工程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在工程实施阶段,论文提出了合理的施工方案和管理措施。例如,在基础施工中,应根据地质条件选择合适的施工工艺,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地质问题加剧。同时,建议建立完善的工程地质信息系统,实现对地质数据的动态管理和实时监控,提高工程管理的科学性和效率。
总体来看,《南京市禄口国际机场二期建设工程工程地质综述》是一篇内容详实、分析深入的学术论文,对于类似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的工程地质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它不仅总结了禄口机场二期工程中的地质问题,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指导。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