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冷凝再热技术消除湿烟羽在大型燃煤机组中的应用》是一篇探讨如何通过冷凝再热技术解决燃煤电厂排放烟气中湿烟羽问题的学术论文。湿烟羽是指燃煤电厂排放的烟气在经过烟囱排出后,由于烟气中含有大量水蒸气,在遇到低温空气时发生冷凝,形成白色烟雾的现象。这种现象不仅影响环境美观,还可能对周边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影响。
该论文首先分析了湿烟羽的成因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湿烟羽主要由烟气中的水蒸气在排放过程中冷却、凝结形成。当烟气温度高于周围空气温度时,水蒸气不易凝结;而当烟气温度低于周围空气温度时,水蒸气就会迅速凝结成微小液滴,形成可见的“白烟”或“白雾”。这种现象在冬季尤为明显,尤其是在寒冷地区。
为了有效消除湿烟羽,论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冷凝再热技术的解决方案。冷凝再热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在烟气排放前,先将烟气中的水蒸气进行冷凝处理,使其中的水分以液态形式去除,然后再将烟气加热至高于环境温度的温度,从而避免水蒸气再次凝结。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有效减少湿烟羽的出现,还能提高烟气排放的清洁度。
论文详细介绍了冷凝再热技术的工作流程和关键设备。首先,烟气进入冷凝器,在冷凝器中与冷却介质(如循环水或空气)进行热交换,使烟气中的水蒸气冷凝成水并被收集。随后,经过冷凝的烟气被送入再热器,通过加热使其温度升高至高于环境温度,从而避免水蒸气再次凝结。这一过程需要合理设计冷凝器和再热器的结构与参数,以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和高效节能。
在实际应用方面,论文结合某大型燃煤机组的工程案例,展示了冷凝再热技术的应用效果。通过对该机组进行改造,安装冷凝再热系统后,湿烟羽现象显著减少,烟气排放质量得到提升。同时,该技术还降低了烟气中污染物的排放浓度,提高了环保效益。
论文还讨论了冷凝再热技术在不同工况下的适应性。例如,在高湿度、低气温的环境下,湿烟羽现象更为严重,此时冷凝再热技术的效果更加明显。而在低湿度、高温环境下,湿烟羽现象较少,冷凝再热技术的必要性相对降低。因此,论文建议根据具体工况选择合适的烟气处理方案。
此外,论文还分析了冷凝再热技术的经济性和可行性。虽然冷凝再热系统的建设和运行成本较高,但其带来的环保效益和长期经济效益不容忽视。通过减少湿烟羽现象,可以改善电厂周边的环境质量,提高公众对电厂的接受度。同时,冷凝再热技术还可以回收部分冷凝水,用于厂区内的其他用途,进一步提升资源利用率。
最后,论文指出,随着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湿烟羽治理已成为燃煤电厂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冷凝再热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湿烟羽消除手段,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优化和成本的逐步降低,冷凝再热技术有望在更多燃煤电厂中得到推广和应用。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