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乳化复合驱模型的建立及物理模拟验证》是一篇探讨石油开采技术中乳化复合驱方法的学术论文。该论文旨在通过理论建模和实验验证,分析乳化复合驱在提高采收率方面的潜力,并为实际应用提供科学依据。乳化复合驱作为一种新型的三次采油技术,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因其能够有效改善油水界面张力、降低残余油饱和度,从而提升油田开发效率。
论文首先介绍了乳化复合驱的基本原理。乳化复合驱主要利用表面活性剂和聚合物的协同作用,形成稳定的乳状液体系。这种体系能够降低油水界面张力,使原本难以流动的残余油变得容易流动,同时聚合物还能增加注入水的粘度,改善流度比,从而提高驱替效率。论文详细阐述了乳化复合驱的化学机理及其在多孔介质中的运移规律。
在理论模型方面,作者构建了一个基于质量守恒、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的数学模型,用于描述乳化复合驱过程中各组分的运移与相互作用。模型考虑了多相流体在多孔介质中的流动行为,包括油、水和乳化液之间的相互影响。此外,模型还引入了界面张力变化对流体流动的影响,以及乳化液稳定性的相关参数。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一个较为全面的乳化复合驱理论框架。
为了验证理论模型的准确性,论文进行了物理模拟实验。实验采用高渗透性岩心样品,模拟不同地质条件下的油藏环境。通过控制注入速度、乳化剂浓度和聚合物含量等参数,研究了乳化复合驱在不同条件下的驱油效果。实验结果表明,乳化复合驱能够显著提高原油采收率,尤其是在低渗透油藏中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
论文还对比了乳化复合驱与其他三次采油技术的效果,如碱驱、聚合物驱和表面活性剂驱。结果表明,乳化复合驱在降低界面张力、改善油水流动性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同时,由于乳化液的稳定性较好,能够在油藏中保持较长时间的驱替作用,从而提高整体采收率。
在实验过程中,作者采用了多种测试手段,包括岩心流动实验、毛管压力测定和电镜观察等,以全面评估乳化复合驱的效果。岩心流动实验结果显示,乳化复合驱能够有效驱出残余油,且驱油效率随乳化剂浓度的增加而提高。毛管压力测定进一步揭示了乳化液在多孔介质中的分布情况,为模型修正提供了数据支持。
此外,论文还讨论了乳化复合驱在实际应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如乳化剂的经济性、乳化液的稳定性以及对地层的伤害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作者提出了一些优化建议,例如选择合适的乳化剂类型、控制注入浓度以及采用分段注入策略等。这些措施有助于提高乳化复合驱的经济性和可行性。
综上所述,《乳化复合驱模型的建立及物理模拟验证》一文系统地研究了乳化复合驱的理论基础与实验验证过程,为该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通过建立合理的数学模型并进行物理模拟实验,论文不仅验证了乳化复合驱的有效性,也为今后的研究和工程实践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