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两种外表面换热系数取值方法对建筑负荷预测的影响》是一篇探讨建筑能耗模拟中关键参数——外表面换热系数对建筑负荷预测影响的学术论文。该论文旨在分析不同外表面换热系数取值方法对建筑冷热负荷计算结果的影响,从而为建筑节能设计和运行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在建筑能耗模拟中,外表面换热系数是决定建筑围护结构热传递过程的重要参数之一。它直接影响建筑内部温度的变化,进而影响空调、采暖等设备的运行负荷。因此,准确确定外表面换热系数对于提高建筑负荷预测的精度具有重要意义。
论文首先回顾了建筑能耗模拟中常用的外表面换热系数计算方法。其中,一种方法是基于标准规范的简化计算法,如ASHRAE(美国供暖制冷与空调工程师学会)或EN ISO 6946等标准中提供的公式。另一种方法则是基于实测数据或数值模拟得到的动态换热系数,这种方法更贴近实际环境条件,但计算复杂度较高。
研究通过建立典型建筑模型,采用两种不同的外表面换热系数取值方法进行负荷模拟,并对比分析两者的差异。结果显示,不同取值方法导致建筑冷热负荷预测结果存在显著差异,特别是在夏季和冬季的高峰负荷时段更为明显。
论文指出,标准规范中的简化方法虽然计算简便,但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低估或高估实际换热情况,从而影响负荷预测的准确性。而基于实测或模拟的动态方法能够更真实地反映建筑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热交换过程,从而提高负荷预测的可靠性。
此外,论文还讨论了影响外表面换热系数的因素,包括建筑朝向、气候条件、风速、太阳辐射强度以及建筑表面材料特性等。这些因素都会对换热系数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综合考虑。
研究进一步提出,为了提高建筑负荷预测的精度,应根据不同建筑类型和使用需求选择合适的外表面换热系数计算方法。对于需要精确模拟的建筑项目,建议采用动态方法;而对于一般性的设计估算,则可以采用标准规范中的简化方法。
论文还强调了建筑能耗模拟中参数选择的重要性。外表面换热系数作为关键参数之一,其取值不仅影响负荷预测结果,还可能对建筑能源系统的选型和运行策略产生深远影响。因此,在建筑节能设计过程中,应充分重视这一参数的合理选取。
通过对两种外表面换热系数取值方法的比较分析,论文为建筑能耗模拟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参考依据。它不仅有助于提高建筑负荷预测的准确性,也为建筑节能技术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
总之,《两种外表面换热系数取值方法对建筑负荷预测的影响》这篇论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深入探讨了外表面换热系数对建筑负荷预测的影响,为建筑行业在节能设计和运行管理方面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意义。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