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耶林权利理论述略》是一篇探讨德国法学家鲁道夫·冯·耶林(Rudolf von Jhering)关于权利理论的学术论文。该文通过对耶林著作的梳理与分析,系统阐述了其在权利概念、权利本质以及权利保护等方面的理论观点,为理解现代法律体系中的权利观念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
耶林是19世纪德国法学界的重要人物,他的研究不仅涉及民法领域,还广泛触及法哲学、伦理学和法律社会学等多个方面。他以对“权利”的深入研究而闻名,认为权利不仅是法律规范的产物,更是个人自由和社会正义的基础。在他的理论中,权利不仅仅是一种法律上的抽象概念,更是一种具有现实意义的实践力量。
在《耶林权利理论述略》中,作者首先回顾了耶林所处的历史背景。19世纪的德国正处于国家统一和法律体系构建的关键时期,传统的自然法观念逐渐被实证主义法学取代。然而,耶林并未完全接受这一转向,而是试图在实证法的基础上重建权利的概念。他认为,权利不应仅仅被视为法律条文的附属品,而应成为维护个体尊严和社会秩序的核心要素。
耶林的权利理论强调权利的“目的性”和“价值性”。在他看来,权利的存在是为了实现正义和保障自由,而不是为了满足权力的扩张或利益的分配。他提出,权利的正当性来源于其对社会整体的贡献,而非仅仅基于法律的规定。因此,权利不仅需要法律的确认,更需要道德的支持。
此外,耶林还特别关注权利的保护问题。他认为,法律不仅要规定权利的内容,更要提供有效的救济机制,确保权利能够真正得到实现。他批评当时德国法律体系中对权利保护的不足,主张建立更加完善的司法制度,使公民能够在面对侵权行为时获得公正的裁决。
在《耶林权利理论述略》中,作者还比较了耶林与其他法学家如康德、黑格尔等人的观点。耶林虽然受到康德伦理学的影响,但他更加强调权利的社会功能,而非纯粹的道德原则。与黑格尔相比,耶林则更注重个体权利的独立性和不可侵犯性,认为权利不应被国家权力所压制。
文章还指出,耶林的权利理论对后来的法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思想启发了许多20世纪的法学家,包括新康德主义法学派和批判法学运动的代表人物。尤其是在人权观念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耶林关于权利本质和保护的观点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总体而言,《耶林权利理论述略》是一篇内容详实、分析深入的学术论文。它不仅全面介绍了耶林的权利理论,还对其思想的历史背景、核心观点以及现实意义进行了系统的梳理。通过这篇文章,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耶林在法学史上的地位,以及他的理论对当代法律实践的指导作用。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