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上湾煤矿51203工作面辅运巷支护参数设计》是一篇关于煤矿巷道支护设计的学术论文,主要针对上湾煤矿51203工作面辅助运输巷的支护参数进行研究与设计。该论文旨在通过科学合理的支护方案,确保巷道在开采过程中的稳定性与安全性,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在煤炭开采过程中,巷道支护是保障矿井安全和提高生产效率的重要环节。尤其是辅助运输巷,其承担着人员、设备和物料运输的重要任务,因此对支护结构的要求更为严格。本文通过对上湾煤矿地质条件、围岩特性以及采动影响等因素的综合分析,提出了适用于51203工作面辅运巷的支护参数设计方案。
论文首先介绍了上湾煤矿的基本情况,包括矿区地质构造、煤层赋存特征以及开采现状等。通过对矿区地质资料的整理与分析,明确了51203工作面辅运巷所处的地质环境,为后续支护参数的设计提供了基础数据。同时,论文还对巷道围岩的力学性质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包括岩石的强度、变形特性以及稳定性评价等。
在支护参数设计方面,论文采用了多种方法进行分析与计算。其中包括数值模拟法、经验公式法以及类比分析法等。通过数值模拟,可以直观地了解巷道在不同支护条件下围岩的应力分布和变形情况,从而优化支护方案。经验公式法则基于以往类似工程的实践经验,结合当前巷道的具体条件,提出合理的支护参数。类比分析则通过对相似地质条件下的巷道支护情况进行对比,进一步验证设计方案的可行性。
论文还重点探讨了支护方式的选择与优化问题。根据巷道的断面形状、围岩类型以及开采工艺的不同,选择了锚杆支护、喷射混凝土支护以及支架支护等多种支护方式,并对每种支护方式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分析。最终,结合各种因素,提出了以锚杆支护为主、喷射混凝土支护为辅的复合支护方案,既保证了支护效果,又兼顾了施工的经济性和可行性。
此外,论文还对支护参数进行了详细的计算与验证。通过对支护材料的强度、支护密度、支护长度等关键参数的计算,确保支护体系能够有效抵抗围岩的压力和变形。同时,论文还对支护系统的稳定性进行了评估,分析了在不同开采阶段支护系统的变化情况,提出了相应的维护与调整建议。
最后,论文总结了研究成果,并指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通过本次研究,不仅为上湾煤矿51203工作面辅运巷的支护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其他类似条件下的巷道支护设计提供了参考价值。同时,论文也指出,在今后的研究中应进一步考虑巷道的动态变化和长期稳定性问题,以实现更高效、更安全的支护效果。
总之,《上湾煤矿51203工作面辅运巷支护参数设计》是一篇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学术论文,它不仅为煤矿巷道支护提供了理论支持,也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保障。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