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三水盆地页岩气成藏条件分析》是一篇关于中国华南地区三水盆地页岩气资源潜力和成藏条件的学术论文。该论文通过对三水盆地地质构造、沉积环境、岩石物性以及地球化学特征的综合研究,系统分析了该区域页岩气的形成与富集条件,为后续页岩气勘探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三水盆地位于广东省中部,是一个典型的中新生代断陷盆地,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潜力。近年来,随着常规油气资源的逐渐枯竭,页岩气作为一种非常规能源,引起了广泛关注。该论文的研究对象正是三水盆地内的页岩层系,特别是下第三系和上第三系的页岩储层。
在成藏条件分析中,论文首先从地质背景入手,介绍了三水盆地的构造演化历史及其对页岩气分布的影响。研究表明,三水盆地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形成了复杂的断裂体系和局部构造圈闭,这些构造特征对页岩气的运移和聚集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盆地内部的沉积环境多样,包括湖泊相、河流相和三角洲相等,不同沉积相带的页岩在有机质含量、孔隙结构和渗透性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论文还重点分析了页岩气的有机质特征。通过岩心样品的有机碳含量测定和镜质体反射率测试,结果表明三水盆地页岩有机质类型以Ⅱ型为主,成熟度较高,具备良好的生气潜力。此外,页岩的矿物组成也对页岩气的储存和渗流能力有重要影响,论文详细探讨了黏土矿物、石英和碳酸盐矿物的分布及其对储层性质的影响。
在储层评价方面,论文利用测井资料和实验数据,对页岩的孔隙结构、裂缝发育程度及渗透性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三水盆地页岩普遍存在纳米级孔隙和微裂缝,这为页岩气的吸附和游离状态储存提供了有效空间。同时,裂缝系统的发育程度与构造活动密切相关,构造应力场的变化直接影响了裂缝的分布和连通性。
此外,论文还讨论了页岩气的运移和聚集机制。通过模拟分析和地质解释,研究认为三水盆地页岩气主要以吸附态存在于有机质和黏土矿物表面,同时也有一定量的游离气存在于孔隙和裂缝中。页岩气的运移主要依赖于压力梯度和毛细管力,而构造封闭条件和盖层的封盖能力则决定了页岩气的保存和富集程度。
在资源潜力评估方面,论文结合地质储量计算方法和工程经济评价,初步估算三水盆地页岩气的可采资源量,并分析了其开发前景。研究认为,尽管三水盆地页岩气的埋深较大、地层压力较高,但其有机质成熟度高、储层条件较好,具备一定的商业开发价值。
总体而言,《三水盆地页岩气成藏条件分析》是一篇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学术论文,不仅丰富了我国页岩气地质学的研究内容,也为三水盆地乃至类似盆地的页岩气勘探开发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政策的支持,三水盆地页岩气有望成为我国非常规能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