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黄登工程拦河大坝基础处理设计与实践》是一篇关于中国云南省金沙江上游黄登水电站拦河大坝基础处理设计与施工实践的学术论文。该论文系统地总结了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如何通过科学的设计和有效的施工技术,确保大坝基础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文章不仅为类似工程提供了宝贵的参考经验,也为水利水电工程的基础处理技术发展做出了贡献。
黄登水电站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云龙县境内,是金沙江中游河段梯级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电站的建设对于优化区域能源结构、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拦河大坝作为整个工程的核心建筑物,其基础处理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的安全运行。因此,针对大坝基础的处理设计与实践成为研究的重点。
在论文中,作者首先介绍了黄登工程的基本概况,包括地理位置、工程规模、坝体结构特点以及工程所面临的地质条件。黄登大坝地处高山峡谷地带,地质构造复杂,存在多条断层带和软弱夹层,这给基础处理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此外,该地区地震活动频繁,进一步增加了基础处理的难度。
针对上述复杂的地质条件,论文详细阐述了基础处理的设计理念和关键技术。首先,设计团队采用了“分区处理、分层加固”的原则,根据不同地质单元的特点,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例如,在强风化岩层区域,采用灌浆加固技术;在软弱夹层区域,则采用桩基或预应力锚索进行加固处理。同时,还结合数值模拟分析,对不同处理方案的可行性进行了评估,确保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在施工实践中,论文重点介绍了各项基础处理技术的具体实施过程。例如,灌浆工程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分序施工,采用高压灌浆工艺,以提高岩体的整体性和防渗性能。同时,为了保证施工质量,项目组建立了完善的监测体系,对灌浆效果进行实时监控,确保每一项施工工序都符合规范要求。
此外,论文还探讨了基础处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应对措施。例如,在施工过程中,由于部分区域地下水丰富,导致灌浆作业困难。为此,项目组采取了分段注浆、降低水位等措施,有效解决了施工难题。同时,针对不同地质条件下的施工风险,制定了详细的应急预案,提高了施工的安全性和可控性。
论文最后总结了黄登工程拦河大坝基础处理的成功经验,并指出这些经验对今后类似工程的借鉴意义。通过对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基础处理技术的深入研究和实践应用,不仅提高了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也为我国大型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总之,《黄登工程拦河大坝基础处理设计与实践》这篇论文以其详实的数据、严谨的分析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水利工程领域的基础处理技术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它不仅展示了我国在复杂地质条件下进行大型水利工程建设的能力,也体现了我国在工程技术方面的不断创新和发展。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