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黄登大坝混凝土温度控制研究与实践》是一篇关于大型水电工程中混凝土温度控制技术的学术论文,主要围绕黄登水电站大坝建设过程中遇到的混凝土温度裂缝问题展开深入研究。该论文结合工程实际,系统分析了混凝土在浇筑、硬化和后期运行过程中的温度变化规律,并提出了相应的温度控制措施,为类似工程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和实践经验。
黄登水电站位于中国云南省金沙江上游,是国家“西电东送”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座高坝工程,其混凝土体积庞大,施工周期长,温控要求极为严格。论文指出,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由于水泥水化热导致的内部温度升高,与外部环境温度差异较大,容易产生温度应力,进而引发裂缝,影响大坝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为了有效控制混凝土温度,论文从材料选择、施工工艺、温控设计及监测手段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研究。首先,在材料方面,论文建议采用低热水泥,合理掺加粉煤灰等掺合料,以降低水泥用量和水化热释放速度。同时,优化骨料级配,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和抗裂性能。
其次,在施工工艺方面,论文提出分层浇筑、合理设置冷却水管、采用分块浇筑等方式,以减少混凝土内外温差。此外,还强调了施工期间的温度监测和实时调控的重要性,通过埋设测温装置,对混凝土内部温度进行动态监控,及时调整冷却措施。
在温控设计方面,论文结合有限元模拟方法,对不同工况下的温度场进行分析,预测可能产生的温度应力分布情况,从而制定合理的温控方案。通过数值模拟与现场试验相结合的方式,验证了各项温控措施的有效性。
论文还特别关注了大坝运行阶段的温度变化问题。随着水库蓄水,大坝承受的水压力逐渐增大,混凝土结构在长期荷载作用下可能会发生徐变变形。因此,论文提出应建立长期监测体系,对大坝的温度、应力、变形等参数进行持续观测,确保大坝的安全运行。
通过对黄登大坝混凝土温度控制的研究与实践,论文总结出一套适用于高坝工程的温控技术体系,不仅为黄登水电站的成功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持,也为国内其他类似工程提供了宝贵的参考经验。论文的成果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和推广意义,对于提升我国大型水电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黄登大坝混凝土温度控制研究与实践》是一篇集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于一体的优秀论文,全面展示了现代水利工程建设中对混凝土温度控制的高度重视和科学管理方法。该论文的发表,标志着我国在大体积混凝土温控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为今后类似工程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