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黄水庵钼矿区石英斑岩锆石U-Pb年龄及Hf同位素组成》是一篇关于中国某钼矿区地质特征的科研论文。该论文主要研究了黄水庵钼矿区内的石英斑岩,通过分析其中的锆石矿物,获取了其U-Pb年龄数据,并探讨了Hf同位素的组成情况。这些研究成果为了解该地区的成矿作用、岩浆演化以及构造背景提供了重要的地球化学依据。
黄水庵钼矿区位于中国东部的一个重要金属成矿带,该地区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尤其是钼矿。石英斑岩是该矿区的重要岩石类型之一,通常与热液活动密切相关,是寻找金属矿床的重要标志。因此,对石英斑岩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揭示矿区的地质历史,还对矿产勘探具有实际意义。
在本研究中,研究人员采集了黄水庵钼矿区的石英斑岩样品,并从中分离出锆石矿物。锆石是一种常见的副矿物,具有高耐蚀性和稳定的晶体结构,能够保存原始岩浆形成时的地球化学信息。通过对锆石进行U-Pb年代测定,可以确定其结晶年龄,从而判断矿区的成岩和成矿时间。
U-Pb测年方法是目前最常用的放射性同位素测年技术之一,适用于多种地质年代范围的岩石。在本研究中,采用的是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技术,这种方法具有高效、准确和非破坏性的优点。实验结果显示,黄水庵钼矿区的石英斑岩形成于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之间,这表明该矿区的成岩作用可能与当时区域性的构造活动有关。
除了U-Pb年龄测定外,研究还对锆石的Hf同位素组成进行了分析。Hf同位素可以用来示踪岩浆的来源及其演化过程。通过对锆石Hf同位素比值的测定,研究人员发现该矿区的石英斑岩具有明显的地壳混染特征,说明其岩浆可能来源于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并且在上升过程中与地壳发生了相互作用。
此外,研究还结合了其他地球化学数据,如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和微量元素特征,进一步支持了上述结论。这些数据表明,黄水庵钼矿区的石英斑岩可能形成于一个相对复杂的构造环境,受到多期次岩浆活动的影响。
研究结果对于理解黄水庵钼矿区的成矿机制和成矿背景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明确的U-Pb年龄数据为矿区的地质演化提供了时间框架,有助于建立更精确的成矿模型。其次,Hf同位素的结果揭示了岩浆的来源和演化路径,为后续的矿产勘探提供了理论依据。
综上所述,《黄水庵钼矿区石英斑岩锆石U-Pb年龄及Hf同位素组成》这篇论文通过系统的地质和地球化学研究,深入探讨了黄水庵钼矿区石英斑岩的形成时代和岩浆来源,为该地区的矿产资源开发和地质科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