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韩城矿业象山小井奥灰岩突水点封堵技术》是一篇关于煤矿井下奥灰岩突水问题治理的学术论文。该论文针对韩城矿区象山小井在开采过程中遇到的奥灰岩突水问题,提出了有效的封堵技术方案,并通过实际应用验证了其可行性与有效性。文章不仅为类似地质条件下的矿井突水治理提供了理论支持,也为矿井安全生产和资源开发提供了重要参考。
论文首先介绍了韩城矿区的地质背景和象山小井的开采情况。韩城矿区位于中国陕西省渭南市,属于黄土高原与秦岭山脉过渡地带,地质构造复杂,地层分布广泛。其中,奥陶系灰岩(简称奥灰岩)是矿区的主要含水层之一,具有较高的渗透性和储水能力。在开采过程中,由于地质构造的影响或采掘活动的扰动,奥灰岩可能形成裂隙或通道,导致地下水突然涌入矿井,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和经济损失。
针对这一问题,论文重点分析了奥灰岩突水的成因、突水特征以及现有的治理方法。作者指出,奥灰岩突水通常具有突发性强、水量大、压力高、破坏力强等特点,传统的排水和疏干措施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需要采用更为先进的封堵技术来阻断地下水的流动路径,确保矿井的安全运行。
论文提出的封堵技术主要包括注浆堵水法和帷幕灌浆法。注浆堵水法是一种通过钻孔将水泥浆或其他化学材料注入突水点周围的岩层中,使其填充裂隙并形成防水屏障的方法。这种方法具有操作简便、成本较低、效果明显等优点,适用于中小型突水点的治理。而帷幕灌浆法则是在突水点周围布置多排灌浆孔,形成连续的防渗帷幕,以达到长期稳定的防渗效果。该方法适用于大型或复杂地质条件下的突水治理。
在实际应用中,作者结合象山小井的具体地质条件,对两种技术进行了优化设计和施工。例如,在注浆堵水过程中,采用了分段注浆和高压注浆相结合的方式,提高了注浆效率和堵水效果;在帷幕灌浆施工中,合理布置了灌浆孔的位置和深度,确保了帷幕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此外,论文还引入了现代监测技术,如超声波探测、水文地质勘探等,对封堵效果进行实时监控,为后续的维护和管理提供了数据支持。
经过实际应用,论文所提出的封堵技术取得了显著成效。突水点的水量大幅减少,矿井的生产安全得到了有效保障,同时降低了排水成本和环境影响。此外,该技术的成功应用也推动了相关领域的技术进步,为其他矿区的突水治理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综上所述,《韩城矿业象山小井奥灰岩突水点封堵技术》是一篇具有实践价值和技术推广意义的学术论文。它不仅解决了韩城矿区的实际问题,也为我国煤矿安全管理和水资源保护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随着煤炭行业的不断发展,此类技术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