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降温中的剪切对胶凝含蜡原油屈服、触变特性的影响》是一篇探讨含蜡原油在低温条件下受到剪切作用时其力学行为变化的学术论文。该研究对于理解油品在输送过程中的流动特性、优化管道设计以及防止因温度变化导致的堵塞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含蜡原油是一种含有大量蜡质成分的石油产品,在温度降低时,蜡晶会逐渐析出并形成网络结构,使原油由液态向固态转变。这一过程被称为胶凝现象。胶凝后的原油表现出较高的粘度和屈服应力,这使得其在输送过程中面临较大的阻力。因此,研究含蜡原油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流变特性,尤其是屈服特性和触变性,是当前石油工程领域的重要课题。
本文主要关注的是在降温过程中施加剪切力对含蜡原油屈服和触变特性的影响。通过实验手段,研究人员模拟了含蜡原油在冷却过程中受到不同强度剪切作用的情况,并测量了其屈服应力、触变性参数等关键指标的变化。
研究结果表明,剪切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变含蜡原油的胶凝结构。当剪切力施加于冷却过程中的原油时,蜡晶的排列方式会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其屈服应力。在某些情况下,剪切作用可以降低屈服应力,使原油更容易发生流动;而在其他情况下,剪切可能加剧蜡晶的聚集,导致屈服应力增加。
此外,论文还讨论了剪切对触变性的影响。触变性是指材料在受到剪切后,其粘度随时间变化的特性。含蜡原油在冷却过程中形成的胶凝结构具有一定的触变性,即在剪切作用下粘度下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粘度又会逐渐恢复。研究发现,剪切速率和剪切时间对触变性的表现有显著影响。适当的剪切作用可以改善原油的流动性,但过度的剪切可能会破坏胶凝结构,导致稳定性下降。
论文还分析了不同温度区间内剪切对含蜡原油性能的影响。在较高温度下,剪切作用对屈服应力和触变性的影响较小,因为此时蜡晶尚未充分析出,胶凝结构尚未完全形成。而在较低温度下,剪切作用对原油的力学行为影响更为显著,因为此时蜡晶已经形成稳定的网络结构,剪切力可以改变其内部结构,从而影响整体性能。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作者提出了一种新的模型来描述剪切作用对含蜡原油屈服和触变特性的影响。该模型考虑了温度、剪切速率和剪切时间等因素,能够较为准确地预测不同工况下含蜡原油的流变行为。
本研究不仅为含蜡原油的流变特性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持,也为实际工程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例如,在长距离输油管道中,温度变化和泵送过程中的剪切作用都可能影响原油的流动性能。了解这些因素如何相互作用,有助于制定更有效的输送策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设备损耗。
总之,《降温中的剪切对胶凝含蜡原油屈服、触变特性的影响》这篇论文深入探讨了剪切作用对含蜡原油在低温条件下的力学行为的影响,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工程实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指导。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