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行政及行政学概念的形成中国与日本》是一篇探讨行政学概念在中日两国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论文。该论文通过比较分析的方法,深入研究了行政与行政学这两个概念在中国和日本的形成过程,揭示了两国在政治、文化以及社会结构上的差异如何影响了行政学的发展路径。
文章首先回顾了行政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历史背景。行政学起源于西方,特别是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随着国家职能的扩大和社会管理复杂性的增加,行政学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然而,在中国和日本,行政学的概念并非直接从西方移植而来,而是经历了本土化的演变过程。
在对中国行政学发展的研究中,论文指出,中国的行政学概念最初受到西方思想的影响,尤其是在清末民初时期,随着西学东渐,许多西方的政治制度和行政理论被引入中国。然而,由于中国传统的官僚体系和儒家思想的深远影响,行政学在中国的发展呈现出独特的特点。例如,行政学在中国更多地被视为一种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强调政策执行和政府运作的实际效果。
与之相比,日本的行政学发展则更早地受到西方学术体系的影响。明治维新后,日本积极引进西方的行政制度和理论,建立了较为系统的行政学教育体系。论文认为,日本在吸收西方行政学的过程中,不仅注重理论建设,还强调行政实践的科学化和专业化。这种发展模式使得日本的行政学在20世纪中期以后迅速发展,并形成了具有本国特色的行政学理论。
论文进一步分析了中日两国在行政学概念形成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在中国,行政学的发展受到了政治环境的深刻影响。例如,在计划经济时代,行政学的研究重点更多集中在政府组织和管理的层面,而较少涉及公共政策和公共服务等领域。而在日本,虽然行政学的发展相对稳定,但也面临着如何适应全球化和信息化带来的新挑战的问题。
此外,论文还讨论了中日两国在行政学概念形成中的文化因素。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视等级秩序和中央集权,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行政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相比之下,日本在吸收西方行政学的同时,也保留了部分传统价值观,如对效率和纪律的重视,这些因素共同塑造了日本行政学的独特面貌。
论文最后指出,尽管中日两国在行政学概念的形成过程中存在诸多差异,但它们都面临着如何将行政学理论与实际行政工作相结合的问题。在全球化和现代化的背景下,两国都需要不断调整行政学的研究方向,以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
综上所述,《行政及行政学概念的形成中国与日本》这篇论文通过对中日两国行政学发展历程的比较研究,揭示了行政学概念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演变过程。它不仅有助于理解行政学在东亚地区的传播与发展,也为今后相关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