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荒沟抽水蓄能电站超深长斜井开挖施工技术》是一篇关于大型水电工程中关键施工技术的学术论文,主要研究了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如何安全、高效地进行超深长斜井的开挖作业。该论文针对中国东北地区荒沟抽水蓄能电站项目中的实际问题,提出了多项创新性的施工技术和管理方法,为类似工程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荒沟抽水蓄能电站位于辽宁省清原满族自治县,是国家“十一五”期间重点建设的能源项目之一。该电站具有装机容量大、地形条件复杂、施工难度高等特点,尤其是其地下引水系统中的斜井工程,长度和深度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因此,如何确保斜井开挖的安全性和效率成为整个工程的关键环节。
论文首先对荒沟抽水蓄能电站的地质条件进行了详细分析,指出该区域岩层结构复杂,存在多条断层带和软弱夹层,这对斜井的稳定性构成了严重威胁。同时,由于斜井埋深较大,地下水丰富,施工过程中容易发生涌水、塌方等事故,给施工带来了极大挑战。
为了应对上述问题,论文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的施工技术措施。其中包括采用先进的钻爆法与机械掘进相结合的方式,优化爆破参数以减少对围岩的扰动;应用高精度测量仪器进行实时监测,确保施工过程中的精度控制;引入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对施工进度、质量、安全等全过程的动态监控。
此外,论文还探讨了超深长斜井施工中的通风与排水问题。由于斜井深度超过千米,传统的通风方式难以满足施工需求,因此研究团队设计了一套高效的通风系统,结合局部通风与全风压通风,确保作业面空气流通良好。同时,针对地下水丰富的特点,采用了多级泵站联合排水方案,有效降低了涌水对施工的影响。
在施工安全管理方面,论文强调了风险评估和应急预案的重要性。通过对地质条件、施工工艺、设备性能等进行全面分析,制定出详细的施工风险预案,并通过定期演练提升现场应急处理能力。同时,论文还提出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从人员培训、设备维护到现场管理,全方位保障施工安全。
论文还对施工后的支护与加固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由于斜井长期处于高压环境下,必须采取有效的支护措施来防止围岩变形和破坏。研究团队采用了锚杆、喷射混凝土、钢拱架等多种支护方式,结合数值模拟分析,确定了最优的支护方案,提高了斜井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总体而言,《荒沟抽水蓄能电站超深长斜井开挖施工技术》论文不仅为荒沟抽水蓄能电站的顺利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也为我国其他类似大型水电工程的施工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该论文的研究成果对于推动我国水电工程向更高质量、更安全、更环保的方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