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粤北棉花坑铀矿床沥青铀矿原位U-Pb年代学研究》是一篇关于中国华南地区重要铀矿床地质年代学研究的学术论文。该研究聚焦于粤北地区的棉花坑铀矿床,通过原位U-Pb同位素测定方法,对其中的沥青铀矿进行了精确的年代学分析,为理解该矿床的成矿时代、成矿过程以及区域构造演化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粤北地区位于中国南方,是中国重要的铀矿资源分布区之一。该地区经历了复杂的地质演化过程,包括多期次的构造运动和岩浆活动,这些因素共同影响了铀矿的形成与分布。棉花坑铀矿床是该地区具有代表性的铀矿床之一,其成因和成矿时代一直是地质学家关注的重点问题。
在本研究中,作者采用先进的原位U-Pb测年技术,对棉花坑铀矿床中的沥青铀矿样品进行了详细的同位素分析。原位U-Pb测年技术是一种高精度的地质年代测定方法,能够直接对矿物颗粒进行测年,避免了传统方法中可能存在的样品污染或成分不均等问题,从而获得更准确的成矿年龄数据。
研究结果表明,棉花坑铀矿床中的沥青铀矿形成于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时期,这与该地区广泛的火山活动和构造热事件密切相关。这一发现不仅为该矿床的成矿时间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持,也为进一步探讨华南地区铀矿成矿作用与区域地质演化之间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此外,研究还揭示了不同阶段成矿作用的时空变化特征。通过对多个样品的对比分析,作者发现沥青铀矿的形成可能经历了多期次的成矿过程,这反映了该地区复杂的成矿环境和多阶段的构造活动。这种多期成矿现象在华南其他铀矿床中也有所体现,说明该地区的铀矿成矿机制具有一定的共性。
论文还讨论了铀矿成矿与区域构造演化的关系。研究表明,棉花坑铀矿床的形成与燕山期构造运动密切相关,特别是在断裂带附近,铀矿化更为集中。这表明构造控矿作用在该地区铀矿成矿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同时也为后续的找矿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除了对成矿时代和成矿机制的研究外,该论文还探讨了铀矿床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与成矿流体的关系。通过对沥青铀矿中微量元素的分析,研究者发现其成分与成矿流体的来源及演化过程密切相关,这有助于进一步理解铀的迁移和富集机制。
总体而言,《粤北棉花坑铀矿床沥青铀矿原位U-Pb年代学研究》是一篇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论文,其研究成果不仅丰富了华南地区铀矿地质学的研究内容,也为我国铀矿资源的勘探和开发提供了重要的科学支撑。同时,该研究方法的应用也为今后类似矿床的年代学研究提供了可借鉴的范例。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原位U-Pb测年技术在矿床研究中的应用将更加广泛。未来的研究可以结合多种测年方法和地球化学分析手段,进一步揭示铀矿成矿的复杂过程,为我国能源资源的安全保障提供更加坚实的地质基础。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