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福建省龙岩市苏二煤矿水害隐患调查分析及措施》是一篇关于煤矿水害问题的研究论文,旨在通过对苏二煤矿的水文地质条件、矿井涌水量以及水害隐患进行系统分析,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科学依据。该论文的研究对象是位于福建省龙岩市的苏二煤矿,该地区属于典型的南方多雨矿区,地质构造复杂,地下水丰富,因此水害问题较为突出。
在论文中,作者首先对苏二煤矿的地质背景进行了详细描述,包括矿区的地层结构、构造特征以及含水层分布情况。研究发现,苏二煤矿主要位于侏罗系地层中,地层中含有多个含水层,其中以砂岩和砾岩为主,具有较强的渗透性和储水能力。此外,矿区内的断裂构造发育,这些断裂带往往成为地下水流动的主要通道,增加了矿井突水的风险。
接着,论文对苏二煤矿的水文地质条件进行了深入分析,重点探讨了矿井的涌水量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通过收集和整理矿区历史水文资料,结合现场观测数据,作者发现矿井的涌水量受季节性降雨和地下水位变化的影响较大。特别是在雨季,由于地表水渗入地下,导致含水层压力升高,从而增加了矿井突水的可能性。
在水害隐患分析部分,论文指出苏二煤矿存在多种类型的水害风险,包括老空水、断层水和承压水等。其中,老空水是指以往开采留下的采空区积水,由于其分布不规则且难以预测,容易引发突发性透水事故。而断层水则因断裂带的导水性较强,可能在开采过程中突然涌入矿井,造成严重安全事故。此外,承压水的存在也增加了矿井排水系统的负担,一旦排水能力不足,可能导致水灾事故。
针对上述水害隐患,论文提出了多项防治措施。首先,加强水文地质勘探工作,利用先进的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如瞬变电磁法和钻孔电视技术,对矿区内的含水层和断层进行精确探测,提高水害预警能力。其次,完善矿井排水系统,根据涌水量的变化情况,合理设计排水泵站和排水管道,确保矿井在高水位情况下仍能正常排水。
此外,论文还建议建立完善的水害监测预警系统,通过安装水位传感器和流量计等设备,实时监测矿井内的水文动态,并将数据传输至监控中心,实现水害风险的动态管理。同时,加强矿工的安全培训,提高其对水害事故的认知和应对能力,确保在发生险情时能够迅速采取有效措施,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最后,论文强调了水害防治工作的长期性和系统性,认为必须结合地质勘探、工程治理和安全管理等多方面措施,形成一套完整的水害防控体系。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降低苏二煤矿的水害风险,保障矿井的安全生产和可持续发展。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