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福建寿山火山喷发盆地火山作用特征及与叶蜡石成矿关系探讨》是一篇关于中国东南部地质构造和矿产资源研究的重要论文。该论文聚焦于福建寿山地区的火山喷发盆地,系统分析了该区域的火山作用特征,并探讨了这些火山活动与叶蜡石成矿之间的关系。通过对寿山地区火山岩的岩石学、地球化学以及地质年代学等方面的综合研究,论文揭示了该地区火山活动的演化过程及其对矿床形成的影响。
福建寿山位于福建省东部,是华南地区重要的火山岩分布区之一。该地区在新生代经历了多期火山喷发活动,形成了丰富的火山岩地层。寿山火山喷发盆地作为该区域的核心地带,其火山作用特征对于理解区域地质演化和矿产资源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论文首先对寿山地区的火山岩进行了详细的野外调查和样品采集,随后通过显微镜观察、X射线衍射分析、电子探针等现代实验手段,对火山岩的矿物组成、结构构造以及化学成分进行了深入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寿山地区的火山岩主要为玄武质和安山质火山岩,具有明显的喷发相和侵入相特征。火山喷发过程中,岩浆的上升、分异和冷却作用对火山岩的形成起到了关键作用。同时,火山喷发的间歇性和多样性也反映了该地区复杂的构造背景。论文指出,寿山地区的火山喷发可能受到古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的影响,导致地幔物质上涌并引发大规模的火山活动。
在火山作用的基础上,论文进一步探讨了火山活动与叶蜡石成矿的关系。叶蜡石是一种重要的非金属矿产,广泛用于陶瓷、耐火材料和工艺品等领域。寿山地区是中国著名的叶蜡石矿产区之一,其叶蜡石矿床主要赋存于火山岩中。论文分析了叶蜡石的成矿机制,认为火山喷发过程中形成的裂隙系统和热液循环为叶蜡石的沉淀提供了良好的物理和化学条件。
研究还发现,叶蜡石的形成与火山岩的蚀变作用密切相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火山岩中的铝硅酸盐矿物经过水热蚀变,逐渐转化为叶蜡石。论文通过同位素示踪和流体包裹体分析,确定了叶蜡石成矿的温度和压力范围,并推测了成矿流体的来源。研究结果表明,成矿流体可能来源于深部岩浆房或地壳流体,它们在火山喷发后通过裂隙系统上升并与围岩发生反应,最终形成叶蜡石矿床。
此外,论文还讨论了寿山地区火山作用与成矿作用的时间关系。通过对火山岩和叶蜡石矿床的年代测定,研究者发现两者在时间上存在一定的同步性,表明火山喷发活动与叶蜡石成矿之间可能存在直接的联系。这一发现为理解火山-成矿系统的相互作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综上所述,《福建寿山火山喷发盆地火山作用特征及与叶蜡石成矿关系探讨》是一篇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实际应用意义的研究论文。它不仅深化了对寿山地区火山地质的认识,也为今后该地区的矿产资源勘探和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随着对火山作用和成矿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未来有望在寿山及其他类似地区发现更多具有经济价值的矿产资源。
封面预览